贵州:擦亮绿色底色 绘就生态画卷

25.02.2019  14:30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

  早春的贵州大地,一派绿色葱茏。这是大山的色彩,更是生机与希望。

  连续8年GDP增速位居全国前列,2018年减少贫困人口148万人,10年间经济规模扩大了3倍……贵州,正在撕下贫困落后的标签。

  伴随经济高速发展的是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2018年全年造林520万亩,实施退耕还林350万亩,全省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7%,10多年来全省水土流失面积每年减少1%,贵州成为全国世界自然遗产最多的省份。

  要生态也要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要生态理念在贵州化作了实实在在的行动。

  “中国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走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路。”2018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上,时隔5年后,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向论坛发来贺信,阐明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生产力的辩证关系,照亮了贵州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把总书记的要求化为自觉的实践。近年来,贵州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和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大力推进大生态战略行动,探索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新路。

  做好生态文章的理念已经深入每位贵州人的心中,化作4000万贵州儿女的共同行动。

  守山护水 筑牢生态屏障

  2月11日,大年初七。一早,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刚带领省级干部来到位于贵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付官村的义务植树点,与干部群众一同植树,为多彩贵州增绿添彩。同一天,省市县乡村五级干部都在植树造林。

  开年第一个工作日,省委书记带头种树。在贵州,这个惯例已经坚持了5年。

  如今,绿色已成为贵州靓丽的名片。随着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建设,贵州森林覆盖率已提高到57%,中心城市和县级城市空气质量指数优良天数平均比例分别为97.2%和97.7%。

  近年来,贵州坚定不移地纵深推进大生态战略行动,建设绿色生态,大力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植被恢复造林、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等重点生态工程,绿色面积不断扩大,成为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有力举措。

  擦亮绿色底色,迎来新的生机。2015年,我省全面启动了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截至2017年,累计造林1900余万亩,是计划的两倍以上,全省林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2018年,贵州森林覆盖率达到了57%,这个数字比20年前增长了几乎一倍。

  在植绿护山的同时,贵州着力加强绿色治理,“蓝天保卫”“碧水保卫”“净土保卫”“固废治理”和“乡村环境整治”五场污染防治攻坚战在黔中大地打响。

  全面推行“五级河长”制,全省4600余条河流共设立五级河长2.2万余名,为河流治理奠定了组织基础。

  从2017年起,将每年6月18日确定为“贵州生态日”,举办“保护母亲河·河长大巡河”和“巡山、巡城”等系列活动。

  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无不见证着贵州推进大生态战略行动的不懈探索和执着追求。

  绿水青山 源源不断化作金山银山

  正月初二,清晨的万峰林景区笼罩在升腾的薄雾之中,美丽乡村若隐若现,宛如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山水。

  “见到这么美丽的奇观,值了!”来这里旅游过年的重庆游客李雪琴兴奋地把眼前的美景拍下来,分享到朋友圈,赢得一片点赞。

  春节期间,连日的暖阳不仅照热了黔西南州万峰林景区的旅游,也带火了全州各地的景区和美丽乡村。截至2月5日,初步统计黔西南州接待游客78万余人次,同比增长30.54%;旅游总收入4.6亿多元,同比增长24.85%。绿水青山间,新一轮生态旅游产业布局正在展开。

  在贵州,“绿水青山”正源源不断地转化为“金山银山”。依托于好山好水,贵州旅游持续多年“井喷式”发展,已成为世界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山地旅游大省。“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的品牌风行全国。

  2018年5月7日,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官网报道贵州“已成为中国最有前途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从2015年开始,贵州旅游业保持着年增长40%以上的高速度,2017年接待游客7.44亿人次,旅游收入7116.81亿元。2018年,游客接待量更突破了10亿人次。

  不满足于“”山、“”山,贵州近年来利用生态环境优势,把发展大数据产业作为坚守两条底线、实现弯道取直、抢占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和现实路径。从三大电信运营商数据中心、腾讯绿色七星数据中心落户贵州,从苹果iCloud在云上贵州运营,到区块链产业的“贵阳模式”,大数据正在成为贵州一张新的名片。

  绿色农产品风行天下。贵州现有认证无公害产品超过2300个。好山、好水、好空气、好土壤孕育的贵州绿色优质农产品正以“泉涌”之势走市场,“黔货出山”正当时。

  “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融合并进,正成为贵州实现绿色发展的主要途径。在绿色发展这条路上,贵州“”得越来越快,路越来越宽。

  创新实践 开启生态文明新路径

  生态优美,但又异常脆弱。贵州承诺坚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坚决不走“守着绿水青山苦熬”的穷路,坚持用绿色的思维方式,走前列,探新路,以领跑之姿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道路——

  不断创新和完善绿色制度体系,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保驾护航。贵州率先在全国出台首部省级层面生态文明地方性法规《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颁布实施30余部配套法规;率先设置环保法庭并成立公检法配套的生态环境保护专门机构,率先开展由检察机关提起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全省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司法专门机构达108个,资源环境司法机构实现全覆盖。

  严格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取消地处重点生态功能区的10个县GDP考核。对各市(州)党委、政府生态文明建设开展评价考核。强化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实行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问责。

  深化生态文明重点制度改革。自2016年8月贵州被列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以来,生态保护责任清单、补偿机制、损害赔偿制度、河长制等多项制度、实施意见和方案相继出台,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日趋完善。

  大力培育绿色文化。连续10年举办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发出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声音”;将每年6月18日确定为“贵州生态日”,开展河长巡河等系列活动。实施生态扶贫工程,让生态脆弱地区的群众搬出大山……

  贵州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先行先试、大胆创新,为世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贵州经验,响亮发出了“中国生态之声”。

  新时代,新起点。后发赶超的贵州,正在沿着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的发展新路疾驰,绘就一幅绿色发展的壮美画卷。(记者 王恬)

贵州绿色农产品风行天下:踏响绿色发展的铿锵足音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贵州新闻
贵州绿色农产品风行天下:踏响绿色发展的铿锵足音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保新华
守住“两条底线” 建设富美贵州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在贵州代表委员和广大干部群众中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