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新时代农民讲习所”传递党情民意“好声音”
新华社贵阳2月22日电 题:贵州“新时代农民讲习所”传递党情民意“好声音”
新华社记者骆飞
春节长假刚过,贵州山区还洋溢着浓浓的年味。初七一大早,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洪水镇的不少干部群众便纷纷来到当地附廓水库旁的小山坡上开始“植树迎新春”。面对不断聚拢来的近200名干部群众,洪水镇党委书记李民赋一手拿着铁锹,一边开启了洪水镇“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的新年首场宣讲。
“新年上班第一天,我们一起植树造林,就是希望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打造美丽乡村,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李民赋说,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不仅需要通过产业发展、脱贫攻坚实现百姓富,还需要植树造林、保护水源实现生态美。
李民赋话音刚落,村民周家俊就提出疑问:“植树造林能保障水土不流失,但请问书记,怎么能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呢?”
李民赋稍作思考后说:“今天植树的附廓水库是全县70多万人的‘大水缸’,在这里植树造林能保护水源,能让大家喝上干净水。大家种植的树木全是果树,既能涵养水源,又能产生经济效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显而易见啊!”
李民赋刚说完,人群中便响起热烈的掌声。周家俊高兴地说:“我们文化不高,有些党的政策看不懂,书记这样的解释,我听懂了。”
随后,李民赋在宣讲中更多用群众喜闻乐见的百姓身边故事和“土话土语”阐释脱贫攻坚、绿色发展等党的政策,力争让百姓都能听懂。
过去一年来,参加过很多次“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的村民贾林权说:“农民讲习所‘接地气’,既让干部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又是用老百姓能听懂的话宣讲,切实增强了大家的‘获得感’。”
李民赋说:“通过‘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很多党的好政策能直接传递给基层老百姓。同时,干部群众面对面交流,既能培养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又能让群众更了解干部的工作状态,能更好地传递党情民意‘好声音’。”
“当前脱贫攻坚是工作重点,越来越多的政策资金向基层倾斜,同时也引发了一些矛盾。农民讲习所讲习和宣传党的政策,既能让百姓入脑入心,又能打开‘心结’,化解矛盾,调动大家的发展积极性,是新时代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思想‘阵地’。”洪水镇人大主席张浪说。
据了解,贵州省“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由毕节市去年4月探索创建的脱贫攻坚讲习所不断完善发展而来。目前,贵州省已逐渐形成省、市、县、乡、村五级讲习主体联动,让省、市、县、乡领导干部、致富能人等深入农村基层一线,带头当讲师,宣传扶贫政策和农村发展举措,既助推脱贫攻坚,又密切了党群关系,成为新时代推动党建发展的有效载体。
去年11月,为了进一步规范农民讲习所建设,贵州还召开全省兴办“新时代农民(市民)讲习所”工作推进会,并印发了实施意见,包括按照“六有标准”创建讲习阵地、按照“五级联动”拓展讲习主体、按照“六讲六干”做到讲习结合,并创新讲习方式方法。
目前,贵州已创建了2万多个覆盖城乡的“新时代农民(市民)讲习所”,并提出全省将通过“新时代农民(市民)讲习所”,“讲”出干部群众的新动能、新状态,“习”出干部群众的新作为、新成效,把党中央的重要方针、政策落实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贯穿到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各领域,确保讲习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责任编辑: 邓娴 刘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