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旅游商品剑指千亿产值
做优做强“大旅游”长板
贵州旅游商品剑指千亿产值
4月8日,省民营经济发展局召开全省旅游商品供需衔接会,为全省400多家旅游商品制造商和销售商搭建供需交流平台。
会上,供需双方面对面沟通,有多家企业达成合作协议,使长期存在的困扰旅游商品企业销售渠道不畅、采购方与生产方对接不便的难题得以缓解,这种便捷、低成本、高效率的供需对接会受到企业的欢迎。
据了解,去年以来,我省在机场、高速公路服务区、高铁站、旅游景点、民族文化广场、部分高档宾馆等地设立了100多家旅游商品销售网点,今年将达到200多家。
通过十年全省旅游商品“两赛一会”活动带动,特别是2015年成功举办中国(贵州)第一届国际民族民间工艺品文化产品博览会,我省旅游商品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涌现出一批既能结合贵州民族民间文化元素、又有设计研发创新能力的企业和团队,不少具有鲜明贵州地域特色的旅游商品走俏海内外市场。
然而,总量小、种类少,设计与市场、生产与市场相脱节等问题仍然是制约我省旅游商品产业做大做强的绊脚石。旅游商品结构单一、包装简单,中端产品过多,大众和高端产品不足。在年产值500亿元的旅游商品中,民族民间产品不足三分之一,出现了旅游商品供给与游客消费升级需求不一致的现象。
针对这些短板,省经信委常务副主任、省民营经济发展局局长杨静表示,要以问题为导向精准施策,从游客和市场的需求端着手,倒逼旅游商品供给侧改革,增强供给结构与营销策略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助力全省做优做强“大旅游”长板,推动旅游业实现“井喷式”增长。
精准破局,我省打出政策组合拳,制定《关于利用供给侧改革助推旅游商品提质增效的总方案》,出台《支持贵州省民族民间工艺品产业化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等6项配套制度,编制《贵州省“十三五”茶产业发展规划》等3个具体规划。
据介绍,贵州旅游商品产业发展将依托打造的六个平台全力推进,即设计创新平台、品牌培育平台、省内销售网点平台、省外销售平台、贷款融资平台、月调度平台,充分利用电商平台、大数据技术、降税降费改革,抓好旅游商品的调度工作,客观、准确反映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现状,并对省内各个销售点商品进行调度,合理配置和供货。在全省推动旅游业实现“井喷式”增长的背景下,力争经过五年努力,实现旅游商品1000亿产值和带动100万人就业的目标。(陈毓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