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显成效
2015年上半年,贵州武陵山片区通过不断创新、积极探索扶贫开发新路子,在扶贫机制创新、基础设施改善、主导产业培养、基本素质提升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片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扶贫攻坚成效明显。
一是创新扶贫机制,推进精准“减贫摘帽”。各区县积极探索创新产业化扶贫项目与贫困群众利益联结机制创新,以“六个精准”为抓手,采取“公司+基地+贫困农户”、“合作社+示范户+贫困农户”、“示范户+贫困农户”等有效模式,扶持带动贫困农户,让贫困农户分享产业化扶贫的成果。上半年,片区共减少贫困人口11.52万人,占全年减贫任务的40.0%,预计年底31个乡镇可如期“减贫摘帽”。
二是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群众致富基础。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六项行动计划为抓手,扎实推进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电、小康讯、小康寨建设,有效破解了贫困片区跨越发展的制约瓶颈。上半年,片区共完成通村沥青路2614.8公里,占全年任务的82.4%;小康水完成新打机井133口,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人口34.88万人,占全年任务的60.9%;危房改造开工建设92094户,开工率95.7%;实施小康电项目138个,实际贫困户通电比例和贫困村生产通电比例达99.9%;小康寨完成“三改三治”47215户,占全年任务的64.2%,乡镇垃圾收集处理完成32个,占全年任务的62.7%;小康讯行政村互联网覆盖率达到95%以上,可年底按期实现覆盖率100%的目标。
三是建立扶贫信贷机制,实现产业扶贫精准帮扶。金融部门与地方政府有机结合,优势互补,为建档立卡贫困农户量身定制“免担保免抵押小额贷款”,大力扶持发展草地畜牧、核桃产业、中药产业、精品水果、蔬菜产业、乡村旅游、特种养殖、茶产业、特色产业等扶贫产业。上半年,铜仁市共面向5240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小额信用贷款20.95亿元,遵义市片区县建档立卡贫困户获得小额贷款比例最高达50%,最低达11%以上,共带动24万余农户走向增收脱贫道路。
四是扶贫与扶智相结合,提升群众整体素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片区围绕“四化同步”目标、教育“9+3”计划和“雨露计划·1户1人”扶贫教育培训3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采取职业教育进校区进工厂、农业实用技术进基地进园区等多种方式,大力开展贫困地区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逐步使每个贫困农户掌握1至2门适用技术。上半年,片区已完成各种产业化技能培训5.09万人,占全年任务的63.2%,正逐步实现对贫困地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培训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