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美其美 源浚流长——贵州民族大学倾力打造“大民族类”学科体系
9月26日晚,由省民宗委、贵州民大主办,省民族歌舞团和贵州民大音乐舞蹈学院承办的大型彝族音乐舞蹈诗《索玛花开》在贵州饭店国际会议中心倾情上演,得到各方好评。目前,该剧正积极备战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
三年前,由该校打造的田野民间歌舞集《原色》在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中荣获“表演金奖”。在贵州民大“大民族类”学科体系建设中,民族艺术专业绚丽多彩,却并非一枝独秀。其它民族类专业经64年砥砺雕琢、渐臻完善,助推该校成为我省民族文化的传承基地、民族学术的研究中心、民族团结的联系纽带、民族地区的发展智库。
千百年来,贵州各世居民族创造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民族民间文化。“文化千岛、歌舞天堂、节日海洋”的多彩贵州兼具了地域差异性、民族多元性、发展包容性,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独具光芒,也为民族大学的教学科研提供了丰厚的沃土和无限的空间。
1951年建校肇始该校即有民族研究室和民族理论政策教研室,开设“民族政策研究班”轮训少数民族干部。发展至今,“民族学”专业发展成为“本—硕—博”连贯的一级学科,贵州省第一批省级重点学科;民族学硕果累累,在西南地区处于领先地位。学校进而把“大民族类”学科作为全校教学科研的“拳头产品”做大做强。
近三十年来,贵州民大先后主持或参与了“六山六水”调查、全省民族识别调查、参编国家民委五套丛书、创建九大民族学会、“水书文献、彝族文献、布依族文献”整理、建立贵州民族科学研究院等11个研究院、反贫困智库建设、参与贵州世居少数民族文化名片、贵州世居少数民族服饰、贵州世居少数民族哲学思想研究等大选题大项目,各项成果在学界、政界产生重大影响,推动瑰丽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上升为最鲜明的贵州印记、贵州特色、贵州标志。
目前,贵州民大的“大民族类”学科涵盖了民族学、社会学、人类学、法学、历史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民族新闻学、民族文化传播与产业化、新闻传播社会学、音乐学、舞蹈学、社会工作、美术学、服装与服饰设计、民族民间美术、民族法学、文化产业管理、
民族戏剧影视文学等专业(或专业方向)。全校正高职称专家160余人的教研方向大多数与“大民族类”学科相关或交集。学校早期的部分专家在西南联大时即师从费孝通、潘光旦等学界巨擘,学统渊源深厚;现职专家多出自中央民族大学、云南大学、西南大学、西南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等院校,并交叉任职博士生导师,学术视野宽广;交流外调的专家在中南、华南部分高校成为本学科领衔学者。目前,全国人类学民族学学界的10余位知名专家在校任教,师资队伍中的博士有50后、60后、70后、80后,可谓人才济济后继有人。出版了《贵州民族关系史》、《西南与中原》、《相际经营原理》、《百苗图抄本汇编》、《百苗图疏证》、《百苗图汇考》、《中国面具史》、《民族学纲要》、《贵州各民族简史简志》、《民族理论论纲》、《民族人口学》、《民族政策学》、《贵州民族关系的构建》、《百苗图现代图谱》、《月亮河流域布依族文化研究》、《水书绘画书写艺术》、《少数民族民间美术概论》、《民族大辞典》等一批开创性著作;在省级以上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千余篇,百余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立项排名,贵州民大立项13项,进入全国百强,且多年来位列全省前三甲;历届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多次荣获一、二、三等奖;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全文转载量多年位列全省前列;“民族学”、“法学”等专业被教育权威机构评定为“中国高水平专业(四星级)”。
贵州民大“大民族类”学科团队,既重视书斋研究,更关注研究成果的“接地气”,关注理论成果能直接服务于本土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今年6月28日,贵州民大承办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5年年会之“生态文明与开放式扶贫”分论坛,集中展现了多年来该校培育反贫困智库,支持开放式扶贫的成果。在全省的乡村治理、扶贫开发、传统村落保护、民族村寨建设等工作中都有民族大学的默默支持。学术团队在全省范围内设立了几十个田野调查点,密切联系少数民族地区和各民族群众,成为下情上达的便捷通道。该校“社会建设与反贫困研究院”对贵州武陵山区的7个县、14个乡镇、42个村、30多个专题点展开调研后,提出“新三农”问题和相应的对策建议,得到时任中央统战部领导、贵州省委主要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贵州民大创立的反贫困“智库”培育的“政、产、学、研、用”为一体的协同创新模式产生了全国影响力。
贵州民大“本—硕—博”上百个专业(专业方向)均开设“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专业课,使历届毕业生都接受党的民族政策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思想的教育熏陶;历届毕业生在省、州、县、乡四级政府担任领导工作后,能自觉执行党的民族政策,为各民族群众做实事、服好务;很多毕业生成长为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和技术骨干,成为本行业的领军人物和杰出人才。
贵州民大先后四次被国务院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2015年2月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单位”称号。鉴于该校在民族学的专业优势和多年沉淀,中国人类学民族学2015年年会将于今年10月在贵州民大举行,届时海内外学界贤达将聚首花溪,共襄学统。
贵州民大校长张学立教授向记者介绍说,“十三五”期间,每年投入1000万元支持5个学科创建博士点,举全校有形或无形的各种资源,在今后五年打造出标志性学科建设成果,奋力向国内高水平一流民族大学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