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求解石漠化:2017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

20.11.2015  10:15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在哈萨克斯坦演讲时,曾如此谈及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在贵州,发展和生态是两条坚定不动摇的底线。


作为世界上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贵州岩溶出露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61.92%,是全国石漠化面积最大、类型最多、程度最深、危害最重的省份。遏制石漠化是贵州省生态建设的首要任务。


贵州是个多民族省份,少数民族常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6.1%。如何让民族地区与民族同胞富裕起来,也是贵州需要通过发展实现的目标。


今年11月中旬,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跟随“民族团结的实践·网络媒体行”记者团来到贵州,在安顺市普定县、黔西南布衣族苗族自治州兴仁县,了解当地石漠化治理情况。


普定和兴仁都在去年入选了国家级贫困县名单,普定在去年年底实现“减贫摘帽”。


两地同时也是多民族聚居地。普定县总人口10.24万,拥有汉族、苗族、布依族、仡佬族、白族等30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21.8%。兴仁县总人口52.8万,拥有汉族、布依族、苗族、彝族、回族等16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24.4%。


普定:石漠化治理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


2014年刚刚实现“减贫摘帽”工作任务的普定县,在“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二者的选择和平衡中,尤为具有代表性。


地处西南喀斯特地貌中心区的贵州普定县,生态系统脆弱,石漠化危害尤为严重,一度处于“人增—耕进—林退—土地石化”恶性循环中。


石漠化地区岩层漏水性强,贮水能力低,极易引起缺水干旱。普定县城关镇陇柴村村支书王发勇还说,由于山上鲜少有树木,“一旦下暴雨,沙石就往田里灌。


从上世纪80年代初,普定县就把扭转这一现象作为攻坚的重中之重,通过贷款、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等方式对石漠化进行治理。




普定县陇柴村经过二三十年的治理,山头已逐渐转绿。 澎湃新闻记者 卢梦君 图


王发勇告诉澎湃新闻,过去,还会出现农户上山砍柴煮饭的现象,村子周围的山头大多是荒的。


王发勇所在的陇柴村,布依族人口占90%以上。从上世纪90年代,陇柴村将山林保护列入村规民约,要求村民不准随意砍树。“如果发现有人砍树,就在罚他支付一场露天电影放映的费用,当时一场电影放映大约是20元。


陇柴村还采取了退耕还林的手段,20多年来已退耕1000多亩。


在治理石漠化的同时,陇柴村在山上种植经济果树林,既涵养水土,又能够为村民带来经济收入。


2012年,中国科学院普定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在普定建成。观测研究站的建立旨在研究西南喀斯特生态系统恢复和管理、指导石漠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观测研究站的数据和试验结果,对普定县科学治理石漠化提供了依据和手段。


据官方介绍,普定县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巩固石漠化治理成果,探索出了培土造林、人工促进封山育林、桤木与柳杉(杉木)混交、香椿与滇柏、金银花与冰脆李混交等适合自身特点的治理模式。全县森林覆盖率从1985年7.5%提高到2013年的35.6%,探索出“石漠化治理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普定治理模式”。


2014年普定县减少包括民族地区在内的贫困人口2.56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5.81%;今年1-9月,全县减少各族贫困人口1.84万人。


兴仁:先种后补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植树造林


在与普定相隔100多公里的黔西南州兴仁县,石漠化同样困扰着这里的民众。


该县副县长谭代武曾在今年年初谈到,兴仁县石漠化问题严重,石漠化占国土面积三分之二以上。


去年,兴仁县召开了乡村造林绿化工作动员大会,制定了《兴仁县乡村造林绿化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方案明确提出,2017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同时按照《关于印发〈黔西南州“石漠化山头起来”2014年行动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兴仁实际,督促林业局迅速开展相关工作,将全局技术员下到各乡镇做好技术指导。


兴仁县还出台了先种后补等一系列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植树造林的政策,并给出了财政补贴、信贷扶持、基地建设等方面的优惠条件,积极鼓励多元化造林,激励引导企业、专业合作社、大户等各类社会主体投资林业生态建设。




佳文公司在石漠化严重的山上种植五星枇杷,过去的山头水土流失严重,基本无法种植作物。 澎湃新闻记者 卢梦君 图


位于兴仁县锁寨村的佳文公司,正试图将五星枇杷种植和当地石漠化治理相结合。


过去这些山头都种不成庄稼,水土流失很严重。”佳文公司负责人岑万文说,在光秃秃的山上种枇杷需要一定的技术,2011年开始种枇杷后,山头正逐渐绿起来。


岑万文介绍,公司已经完成了近5万亩的枇杷基地建设,未来将在全县完成10万亩枇杷基地打造工程。“农户提供土地、荒山、林地、草地等,开发投资由公司承担。产出效益后,农民可享有承包土地收益的30%,集体荒山的15%,公司承担全部开发风险。


岑万文说,参与入股和到公司务工的农户每月的收入可达到2000元,是过去种地收入的四五倍。


依托枇杷基地建设,兴仁县城北纯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生态园建设工程也已经起步。这在未来或许将为村民提供另一个收入来源。


村民的收入提高了,他们参与石漠化治理的积极性才更高。”黔西南州委统战部副部长张睿向澎湃新闻分析道。


贵州:2017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


不仅是安顺和黔西南,石漠化是制约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最严重的生态问题,遏制石漠化是贵州省生态建设的首要任务。


2014年,贵州提出要向石漠化发起总攻,用三年多的时间全面完成现有1042万亩宜林荒山的绿化,用三年多的时间使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


据中新网报道,2008至2013年,贵州省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国家资金达到23.02亿元。其中安排林业工程资金10.50亿元,占石漠化工程总投资的45.61%。为贵州省生态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与以往的治理不同的是,贵州省石漠化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相结合。根据各地情况,选择适应的经济树种,发展名特优新经果林、薪炭林,探索林竹、林药、林果、林草、林菜结合等多种经营模式,形成生态经济产业带,既提高石漠化地区农民经济收入,又调动和保护了农民参与生态重建的积极性。


目前,贵州省已成功总结出岩溶地区半石山生态型用材林、金银花、花椒治理模式等,这些模式和理念在石漠化治理中的推广应用,既恢复了植被,又增加了农民收入。


贵州在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平衡中已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