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江口:冬修水利故事多
“我活了70多岁了,还是头一次看到这么多人大修水利的场面。”近日,江口县怒溪镇龙眉村的刘应德感慨地告诉笔者。
今年的几次洪灾让江口群众更深刻地认识到兴修水利工程的重要性,秋收刚过,大修水利的热潮在江口县各个乡镇迅速掀起。11月29日,笔者在怒溪镇龙眉村坉上渠道维修工地上,见到了在现场督战的县水务局局长潘贵君,他向笔者讲述了“冬修”过程中的一个个感人故事。
妇女上阵忙“冬修”
怒溪镇龙眉村坉上渠道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属群众自投自建工程,由于年代久远,工程老化,有效灌溉不及设计灌溉的三分之一,影响了的农业生产用水,工程效益逐年下降,粮食生产曾逐年递减趋势。今年全村有数十亩农田因缺水无法插秧,1000余亩粮田因此减收四成。
面对这一现状,村民们产生了修好灌渠的想法,并得到了县、乡的大力支持,该县将兴修水利同建设新农村相结合,整合资金,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提高减灾抗灾能力。而这个村85%的男劳动力都外出打工去了,村干部和各组计生女指导员因势利导,把村里100多名年轻妇女组成一支“冬修水利娘子军”,她们轮流上工地,挖的挖、挑的挑,维修沟渠500米,彻底解决了该村1000多亩农田灌溉引水问题。
出钱出力助“冬修”
受今年“6.3”特大洪灾影响,闵孝镇闵家场村花土组防洪堤被洪水冲毁了20多米,如不及时修复,洪灾再次来袭,沿岸800多亩耕地将颗粒不收。此事引起了县水务部门的高度重视,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投入110万元对花土堤防工程进行水毁修复,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工地上人山人海,热火朝天。
这一幕感染了外出多年在广州务工的村民杨大明,想到自己外出打工无法参加冬修,他二话没说就捐出3000元给村里用于冬修水利;入党积极分子李云贵家境并不富裕,听说村里维修堤防,也主动捐出现金200元。在杨大明、李云贵的影响下,村民们纷纷义务投工,工程已完成总工程量的30%,来年汛前就可以投入使用,再大的洪水也不怕了。
夫妻回家赶“冬修”
怒溪镇龙眉村的刘文昌夫妇在江口开饭店,从早忙到晚也赚不了几个钱。夫妻俩从老家来的电话中得知,自己组的村民正在冬修水利,就盘算着要回家投几个工,但一直脱不开身。11月27日,当夫妇俩得知组上修的水利只有一两天就完工时,两人一盘算,就给自己放了两天假,回家修水利去。
因为有了这些感人的故事,江口县今年“冬修”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县已投入冬修水利建设资金782.2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8%;群众投工投劳4.8万个工日,比上年同期增长了4.3%;完成土石方开挖24.7万立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长6.7%。
(刘仕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