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治理酸雨成效显著 空气质量稳居全国前列
在这里 一呼一吸都是甘甜的——
贵州治理酸雨成效显著,空气质量稳居全国前列
假如你的听觉敏锐得足以听到尘埃落定的声音,那么,二十年前的贵阳市民每人每天大概会听到3300多万粒尘埃亲吻大地的声音,今天这个数字下降到2000万粒左右。
看起来,数字依然惊人。不过,别忘了,全省废气排放总量上升了6倍。理论上,如果没有强大而有效的空气治理,那每天每个市民头上的尘埃就要增加10倍。
在这二十年中,贵州空气实现了从后进生跻身优等生行列的华美转身,各城市从酸雨灾害区变为空气清新得可以装罐头卖。
1997年,贵州9个中心城市均出现酸雨,其中酸雨频率高的三个城市比例大于75%,酸雨pH年均值低于4.6。今天,只有个别城市偶尔出现酸雨。
治理工作是艰巨的,而成效显而易见。仅“十二五”时期,全省累计淘汰落后产能3080万吨。值得一提的是,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是1450万吨,贵州自我加压,数量上实现翻番,时间上提前两年完成,范围上主动扩大。
近年来,放眼全国,贵阳市或者贵州全省空气质量榜单上稳定地排在前列。一家名为“在意空气”的网站连续几年发布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数据排行榜,总体来说,全国有七八成城市空气质量不达标,而贵州七成城市已达标。
以省会贵阳为例,生动地演绎了一座酸雨城市是如何绝地反击的胜利大逃亡故事。本世纪初,贵阳一度名列联合国十大污染城市名单之中。2011年,贵阳跻身自然之友发布的全国省会及直辖市城市空气质量榜第七名。2013年,贵阳在全国74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位居前十,在省会城市中更是高居第四名。
2016年,北京市全年有198天空气质量达标,成都市为214天,上海市为276天,而贵阳市为350天。换句话说,一年只有十二个月,贵州人每年生活在空气质量优良的日子,要比北京人多五个月,比成都人多四个半月,比上海人多两个半月。
搜狐网发表一篇标题为《雾霾中国里最后一口纯净空气在贵州》的文章称,“湛蓝色的天,是多少城市的梦想;清新的空气,是多少城市的奢侈品;但在贵州,这些都是日常。去贵州,游山玩水好好呼吸!” (记者 肖郎平)
[责任编辑: 栾小琳 邓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