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电商扶贫新模式成效凸显
农村电商搭桥 黔货跨山越海
——贵州电商扶贫新模式成效凸显
早年间,息烽县立碑村还是典型的西南地区小山村。如今,依靠电商发展,立碑村早已“改头换面”,变成了生机勃勃的新农村。
2017年,立碑村出现在阿里研究院公布的中国淘宝村名单中,成为贵州首个“淘宝村”。
近年来,立足脱贫攻坚,牢抓产业扶贫,农村电商与精准扶贫协同发展,贵州农村的原生态滋养了绿色、优质的农产品,借由电商力促农产品上行,从山路到网路,贵州走出了一条独特的电商扶贫新路。
示范引领 贫困山区有了电子商务
一直以来,山高壑大,成为了贵州农村传统商业发展的“绊脚石”。
为打破这一局限,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将农村电商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抓手。自2015年以来,商务部等有关部委在我省连续四年开展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创建工作。
按示范项目向贫困地区倾斜的原则,省商务厅组织国家级贫困县申报示范项目,全省获批22个国家级电商示范县,在全国位居前茅。66个国家级贫困县实现国家级电商示范县项目全覆盖,获得11.3亿元中央专项资金支持。目前已有70个县(市、区)获批国家级电商示范县。
为让电商示范工作落到实处,贵州分省、市、县三级,成立由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担任组长的电商发展领导小组,设立电商办,将网络零售额纳入考核指标。
2015年至2017年,我省共投入2亿元财政资金,支持37个县(区)创建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目前,我省国家级、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已覆盖79个县(市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成效显著。2017年全省电商交易额累计完成2023.95亿元,同比增长43.76%;今年1至9月,全省电商网络零售额111.31亿元,同比增长34.88%。
“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探索形成我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新模式,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应用取得突破并形成示范带动效应,打造具有贵州特色的农村电商发展的新样板。”省商务厅有关负责同志表示,力争到2020年全省电商交易额突破3600亿元,打造1000个农产品销售特色网店,建设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10000个。
聚焦上行 电商助推“黔货出山”
熊军是立碑村众多网店店主之一,2016年,他辞去某公司区域经理的工作,回到息烽县开起了网店,数款贵州特色农产品上线热销,每月收益达10000元。
电商扶贫,如何抓住上行,将东西卖出去,是实现农户增收的关键。
近年来,我省将网络零售额(单指上行)列为了我省市州和县域经济发展综合测评及排位考核体系,各地方政府对农产品上行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大型电商企业与我省贫困县、乡对接,推动贫困地区农产品上线销售。将市场体系及社区电商建设和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有机结合,打造农产品基地直供体系。以大数据分析结果为依托,开展订单式农业,带动我省农业结构调整和绿色优质农产品销售,形成了“一店带多户”“一店带全村”的创业致富新模式。
同时,组织阿里、苏宁、京东等大型平台与贵州电商云等本土重点电商紧密对接,促进线上线下融合推动产业扶贫,整合各方平台资源,推动我省农产品上行。今年4月,“贵州省首届农业品牌发展峰会暨兴农扶贫频道上线启动仪式”举行,农村淘宝兴农扶贫业务落地贵州,我省16个县域特产登陆全球最大电商平台;5月,又与京东集团合作“十县联动·共力扶贫”活动。
健全体系 三级网络引领农民稳定脱贫
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将“建设2500个村级电商扶贫站点”列为贵州省民生实事之一。
通过电商扶贫站点的建设,破解了农产品上行“最初一公里”的难题,真正打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通道。同时,通过建立农商互联大数据平台系统,解决了产销信息不对称问题,实现订单化生产,让农商数据实现“上联生产,下联销售”。
为完善服务体系,我省搭建了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将电商终端延伸到农村,并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以贵阳和遵义为中心,市州所在地为枢纽,县(市、区)为节点,乡镇大型农产品生产基地为末梢的省内全覆盖冷链网络,整合第三方物流,全力推动物流到县、快递到乡、配送到村的物流体系建设,贫困地区快递网络覆盖60%以上。
从上山下乡,到跨越山海,借由电商发展,“黔货销售一日千里”,在从前的立碑村,任何人都无法想象,当地的农特产品能通过电商,与山那头、海那边的采购者完成交易,并让当地农特产真正在村里的210国道上活跃起来,快递车辆在这里迎来送往,引领了我省农村电商的新做法,开启了我省农村电商产业扶贫的新篇章。(记者 梁圣)
[责任编辑: 栾小琳 刘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