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水资源保护工作

08.10.2016  01:03

贵州省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水资源保护工作,13个政府部门集中“答题

2018年 乌江流域无投料生态养殖

    旅游业对景区水资源的污染如何解决?

    农村家禽污水对河流的污染如何管控?

    如何防止网箱养殖造成的水环境污染?

    ……

    日前,贵州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召开联组会议,就全省水资源保护工作情况开展专题询问。贵州省副省长刘远坤带领贵州省水利厅、省环保厅、省农委等13个政府部门及主要负责人,现场接受了10位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的问询。

     关于旅游业对水环境的污染

    已对110个国家重点水功能区进行监测和考核

    “随着贵州旅游井喷式发展,在水资源丰富的地方做了很多旅游景点,而相应的污水和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建设没有及时跟上,旅游景点的生活污水和垃圾对水域造成了一定的污染。请问,相关部门如何应对和处理?”专题询问上,刘颖委员第一个提问。

    贵州省水利厅巡视员涂集首先回答:水环境由于水量和质不够,对旅游资源和景观造成了一些影响。目前已采取了一些措施,一是加强对水功能区的管理,划出开发利用区,有生产用水、生活用水、旅游等用水。二是对水质进行监测,目前已对110个国家重点水功能区进行监测和考核,纳入三条红线考核的范畴,都有水质目标。水功能区好的要保护,保证水质更好;不达标的在规定期限要达标,否则问责。

    贵州省旅游发展委主任李三旗作了补充:旅游本身是绿色发展产业之一,但如果不做好环保,也是有污染的。据调查,不仅是水污染,还有其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乃至对传统文化的冲击等问题。所以,贵州省的旅游也要走一条不同于东部,有别于西部其他省区的贵州旅游发展新路。

     关于网箱养殖对乌江流域的污染

    力争2018年达到无投料的生态养殖

    夏玉芳委员非常关注乌江网箱养殖问题,她提的问题是:“乌江流域是西南地区最大的淡水网箱养鱼基地,有超过1000家养殖户在进行网箱养殖,养殖户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乌江、部分饵料沉入江底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超面积养殖造成水体污染,网箱养殖成为乌江流域的一个重要污染源。请问,如何采取措施防止网箱养殖造成的水环境污染?

    对于该问题,贵州省农委主任袁家榆回答道:过度和无序的网箱养鱼是造成乌江流域水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现在农委的目标是2018年达到无投料的生态养殖,规模控制在1000亩以内。

    “我们采取的防止网箱养殖造成水污染的措施有:一是省市县联动开展乌江养鱼统一治理。二是采取有效的方式使传统的渔民转产上岸,对企业化养殖进行规范化整治。三是开展网箱养鱼整治现场会,加大对网箱水产污染防治工作宣传力度,提高养殖企业和农户的环境保护自觉性和主动性。”袁家榆介绍,目前全省养鱼总量22万吨,乌江养鱼占12万吨,在整治网箱养鱼的同时,为保障鱼类产品的供给,第一是调整结构,实行价格优惠政策,发展冷水养、特色养殖。第二是大力发展稻田养鱼。

     关于地下水的污染和整治

    将把监管保护设施纳入贵州省环保设施规划

    苏维词委员就贵州省地下水资源过度开发和污染问题分别向省国土厅和省财政厅提问。

    问题一:地下水资源的现状是什么?对此有什么保护措施?

    问题二:在水资源开发的资金保障上有什么打算,如何向贫困地区倾斜?小康水如何落到实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解决的如何?

    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厅长朱立军首先表示,贵州省地下溶洞发育很发达,地下水的抽取和矿山开发造成了部分地区坍陷,但目前还不存在开采过度的问题,离我们的储量还很远。针对局部地区过度开采的问题,我们正在编制地质图,确定地质单元的地下水可开采量,防止地面坍陷。

    与此同时,乌江和清水江的污染,地下水是一个重要因素,主要是很多企业将污水偷排到地下暗河。我们将统筹考虑,争取经费支持,积极采取措施,把地下水的监管保护设施纳入贵州省环保设施规划,解决覆盖面不够,设施老化的问题,同时增加监测点,对地面地下进行更全面的监测。

    对于水资源资金保障的问题,省财政厅厅长晏婉萍介绍,贵州省已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并且支持水投公司融资建设水利工程。同时,采取收费的形式筹集资金,对贫困地方的支持按照国家和省对贫困地方的安排投入资金,予以倾斜,加大投入力度,实行差别化补助的政策,支持水投公司通过融资、盘活资产存量等方式支持贫困县的水利工程建设。

     关于家禽粪便和化肥对水的污染

    计划到2020年,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

    “贵州省仍存在非点源污染和地下水污染问题,最主要的来源是农业生产中普遍使用的化肥和农药、家畜粪便,一遇暴雨,这些非点源性污染源径流量是许多地方水质下降的重要原因,并呈现日益恶化之势,成为诸多污染中最令公众担忧的问题。”陈朝洁委员提问:“请问我们在非点源水污染的法律机制、管理结构方面,有什么战略性的控制计划?

    贵州省农委主任袁家榆回答,我们计划到2020年,全省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一控”是指控制农业用水总量和农业水环境污染;“两减”是指化肥、农药减量使用;“三基本”是指畜禽粪污、农膜、农作物秸秆基本得到资源化、综合循环再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贵州省环境保护厅厅长熊德威补充,土壤污染防治刚刚起步,正在做摸清农药、化肥、工业污染程度和情况的基础工作。针对水和土壤污染,将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按照“十三五”规划,要把千人饮用水源摸清楚,搞明白,保护起来。二是已划出1184处保护区,三是要进行评估,弄清水质污染情况;另外,环保厅将增加自动监测站和监测评数,排查出来的污染情况要坚决执法,与公安、检察机关开展好司法联动,促进依法治理。(记者 胡锐)

[责任编辑: 刘昌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