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卫计委、省药监局举行开放日活动

30.06.2015  13:32
贵州省卫计委、省药监局举行开放日活动 - 人民政府
来源: www.gog.cn

贵州省卫计委、省药监局举行开放日活动

贵阳市场黄瓜金针菇抽查未发现甲醛超标

  省疾控中心理化实验室的实验员进行检测

  进入7月,天气更热了,走进酒吧,一杯黄澄澄的啤酒下肚,整个人凉快起来。啤酒,不仅仅是夏季消暑的热门选择,在省疾控中心实验室,也是热门检测对象。现在,该中心实验室对啤酒开展呕吐毒素检测,这是一种欧盟分类标准为三级致癌物,一些啤酒里面也含得有。

  昨日,是食品宣传周省卫计委、省药监局公众开放日。两部门邀请消费者、媒体参观实验室,了解食品检测过程。

  去年查出部分动物内脏重金属超标

  上午9点半,记者先来到省疾控中心的理化实验室,这是一个必须经过识别脸谱,再刷卡进入的神秘空间。

  实验室有500平方米,以不同的功能属性分成10多间。室内温度比外界偏低1-2℃,而有的实验室为了仪器设备散热,室内温度只在16-25℃之间。

  实验室副科长李雪春介绍,这里主要分为仪器实验室和化学实验室两种,能够做到国家认证理化指标200多项,其中检测食品的占据一半。

  实施检测的食品,除了企业送检,还有相当一部分由实验员在市场采购抽检。去年,全省共抽检2000多份样品,出具3万多份数据,检测结果总体情况良好,但也从一些动物内脏(肝、肾)中检测出重金属超标。贵州人喜食动物内脏,重金属在体内蓄积会造成人体损害。实验室即刻将情况汇报给上级部门,下一步,科研团队也将对超标原因进行深入了解。

  检测啤酒中的呕吐毒素,为将来标准立项提供数据

  液相色谱质谱实验室,主要检测生物毒素和食品添加剂。

  实验员李磊面前的试管中,盛着各种各样的啤酒,这是一项配合国家普查,检测啤酒中含量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又称呕吐毒素)的检测。李磊介绍,呕吐毒素是食品中常见的真菌毒素,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当人摄入了被呕吐毒素污染的食物后,会导致厌食、呕吐、腹泻、发烧、站立不稳、反应迟钝等急性中毒症状,严重时损害造血系统造成死亡。

  以往对呕吐毒素的检测主要是集中于粮食类,例如大米、玉米等,从今年开始要求检测啤酒。根据国内对呕吐毒素的含量标准,1000毫克/KG粮食内是安全的,我省最多检测出过200毫克/KG粮食含量。经检测,实验员发现部分啤酒里面也含有呕吐毒素,只不过含量微少。

  李磊表示,国内暂未对啤酒内的呕吐毒素含量出台具体含量标准,要求各省疾控中心展开调查是为将来标准立项提供基础数据。

  闻一闻,很容易分辨出食物是否甲醛超标

  当天下午,省药监局的“公众开放日活动”将大家邀请到省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检验中心。同样是参观实验室,在此期间,研究员陆洋一边介绍各种实验器皿,一边揭秘食物为何甲醛超标。

  近来,微博微信上纷纷传出“超市里的金针菇、黄瓜、小西红柿、白菜等食品含有甲醛”的消息。剧毒、致癌、致敏……一时间,不少市民“谈醛色变”。

  中心工作人员分别对贵阳市内的超市以及农贸市场进行了抽查。按照法定抽样程序,随机抽取包装好的金针菇、黄瓜、小西红柿、菜心进行检测。

  据了解,该中心目前具有456项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指标资质,具备对食品中甲醛含量进行比对分析的科研检测能力,是具有法定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发现,所有样品甲醛含量均不超过国家推荐的最低限量值(10毫克/公斤),最终得到的结果为:甲醛含量低。

  陆洋告诉记者,少量甲醛并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只有大剂量使用甲醛才会对人体产生伤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每日每公斤体重可容忍的甲醛是0.15毫克。也就是说,体重50公斤的人,每天可容忍的甲醛含量是7.5毫克,要想达到对身体的伤害值,要一次性吃掉15.6公斤含甲醛食物才有可能。

  此外,陆洋还介绍,甲醛并非无影无踪,它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在购买食品的时候,闻一闻就很容易分辨出是否含有过量甲醛。而通过10分钟的烹煮或者是煎炸5分钟,就能使甲醛大幅减少,不会对人体产生伤害。

  随后,媒体和市民代表还来到贵州龙膳香坊食品有限公司参观生产车间。

  市民代表、省政协委员李莉表示,“一家企业好,不代表所有的企业都OK。食品安全关系着每一个人,而仅仅靠政府监管是不够的。”她认为,还要有企业自律和消费者参与监督,三方合力下,食品安全才会越来越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