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新一轮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全面启动
12月2日,我省举行新一轮易地扶贫搬迁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是全国首个启动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省份。省委、省政府在惠水等13个县(区)集中开工一批项目,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表明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同时,也标志着贵州省新一轮易地扶贫搬迁战役拉开了序幕,正式在黔中大地打响!
省委书记陈敏尔宣布开工,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孙志刚讲话,开工仪式由刘远坤副省长主持,出席仪式的省、市、县领导为工程奠基,省水库和生态移民局、省发展改革委、省扶贫办、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等省直有关部门及黔南州委、州政府,惠水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出席省主会场开工仪式。主会场设在黔南州惠水县,在遵义市等7个市(州)设立分会场。
孙志刚说,启动实施新一轮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最彻底、最有效的脱贫途径,事关我省脱贫攻坚成败和同步小康大局。我们要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全力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紧紧围绕“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贫困地区,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结合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推进易地扶贫搬迁,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障。
孙志刚指出,易地扶贫搬迁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新一轮脱贫攻坚的“当头炮”,是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各地各有关部门务必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科学编制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和建设时序,强化工作力量和资金筹措,建立严密的全过程移民搬迁责任制,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实,挂图作战、挂牌督办、逐一销号,确保首战告捷。
孙志刚强调,要坚持以自然村整村搬迁为重点,坚持贫困程度最深的村寨优先搬迁,坚持群众自愿、积极稳妥,因地制宜选好搬迁安置点,建好搬迁安置房,搞好配套设施建设,出台完善后续扶持政策,加强技能培训,促进多渠道就业,确保搬迁对象搬得出、稳得住、能就业、有保障,不走回头路。要严格易地扶贫搬迁资金监管,对挤占挪用、层层截留、虚报冒领、挥霍浪费搬迁资金等行为,坚决从严从重惩处,决不姑息。
全省集中开工项目有14个,计划搬迁6011户/26316人,整体搬迁的自然村组人口占89%;总投资16亿元。这批项目谋划早、前期工作充分、基础工作扎实,具备较好的开工条件。在搬迁对象上,更加聚焦“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自然村,把实施整体搬迁作为主攻方向;在安置点布局上,更加注重移民就业与发展,不仅交通便利,而且依托城镇、旅游景区和产业园区安置,有产业、有就业前景,确保搬迁对象搬得出、稳得住、能就业、有保障,不走回头路。
扶贫脱贫攻坚战是一场输不起的攻坚战,而易地扶贫搬迁更是贵州整个攻坚战中的攻坚战。在新一轮易地扶贫搬迁中,贵州是全国规模最大、任务最重的省份,全省91.2%的贫困人口、90.6%的贫困乡镇、92.1%的贫困村都处于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3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十三五”时期,贵州将搬迁农村贫困人口142万人,其中前三年每年搬迁30万人,后两年每年搬迁26万人。目前需要搬迁的贫困人口,都是经过多轮扶持没有啃下来的硬骨头,易地扶贫搬迁的艰巨性、复杂性前所未所,中央投入力度、政策力度前所未有,贵州既要勇于迎接挑战,更要抓住机遇,要在国家发改委、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国土资源部等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精心组织、有序推进易地扶贫搬迁。
为全力以赴打赢这场硬仗,省委、省政府已成立以副省长刘远坤任指挥长的易地搬迁脱贫指挥部,切实履行职责、挂图作战、挂牌督办,强化专题调度,统筹现场部署和项目观摩,加大工作推进力度,确保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首战告捷,为全省大扶贫战略行动决战决胜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