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全省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前两月新开工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一百九十八个
今年以来,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和新常态下贵州省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全省上下坚定实施主基调主战略,坚持把促投资作为稳增长的重要举措,把推进项目建设作为扩大投资的主要抓手,紧盯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立足早谋划、早安排,注重抓落实、促进度,着力在抓好项目服务、协调调度和节后复工上下功夫。
1至2月,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完成进度良好,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为实现一季度“开门红”奠定坚实基础。
贵州省重点领域投资大体保持增长态势,预计一季度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可完成1500亿元,同比增长22.6%,超过目标进度24亿元。
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推进顺利,截至2月底,全省新开工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198个,占年度目标任务的38.5%,占一季度目标任务的80.5%。在建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75亿元,为一季度目标任务的73.2%。
工业投资活力增强
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1月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将2015年全省50万元口径工业投资5800亿元的目标分解下达,并与各市(州)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同时,编制了《2015年全省重点工业项目投资导向计划》,计划包含了2188个投资规模在3000万元以上的产业项目,年度计划完成投资3100亿元。
1至2月,全省电力、煤炭、冶金、有色、化工、装备制造、建材、烟酒、特色食品、医药十大产业投资预计可完成300亿元,增长20%。煤炭、化工、冶金、有色等传统产业的投资增速较慢,以大数据为重点的电子信息产业、新医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投资增长迅速。
在节后快速复工复产的有力拉动下,1至2月贵州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22.6亿元,同比增长9.9%,比全国平均高出3.1个百分点,增速排全国第三位。同时,电子、建材、机械、纺织等行业增加值增速明显高于平均水平。
今年,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重点调度的投资规模在1亿元以上的拟建或在建产业项目993个。其中续建项目606个,有385个项目可建成投产;计划新开工项目387个,1至2月已开工123个。
推广使用PPP模式
调动社会参与积极性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有关要求,推广使用PPP(政府与资本合作)模式,省政府于今年2月17日成立“贵州省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专项小组”,按专项小组分工要求,省财政厅重点做好制定PPP相关政策、加强培训、做好PPP项目实施管理等方面工作。
为加快贵州省PPP推广进度,按照财政部“试点先行”要求,省财政厅今年3月初下发《贵州省财政厅关于组织推介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省级示范项目的通知》,拟在全省城市供水、污水处理、供气、地下综合管廊、公路交通等15个行业领域推选示范项目,并鼓励各地从存量债务项目中确定示范项目。
为加快推进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化解存量债务,2015年,全省将在各级开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领域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试点。2016年至2017年,全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范围将覆盖到城市供水、污水处理、地下综合管廊、公路交通、水环境治理、公共租赁住房、教育、文化设施、医疗、养老等领域,形成投资、建设、运营的市场化体系和投资、补贴、价格等政策要素的协同机制。到2018年,全省将建立起比较完善的PPP制度体系,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显著提升。
城建设施逐渐完善
房地产投资同比回落
1至2月,全省城镇基础设施投资完成129亿元,为全年目标任务(1550亿元)的8.3%,进度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贵阳市、遵义市、黔东南州、黔南州、铜仁市完成较好。
1至2月,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平稳,预计完成投资250亿元,为全年目标任务的12.5%,同比增长14.15%,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29.7个百分点,进度比去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
贵州省城建投资近3年保持持续增长态势,城市(县城)道路、污水、垃圾等基础设施建设趋于完善,后续投资增长逐渐放缓。截至去年底全省已实现县县建成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新增城镇道路918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