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积极绿色能源建设增强“生态”竞争力

21.06.2015  19:14

  中新网贵阳6月21日电 题:贵州积极绿色能源建设增强“生态”竞争力

  作者 杨云

  “一年来,随着中贵、中缅天然气管道的建成投产,在贵州省境内已经形成天然气供应双通道,是贵州省能源升级的重要步骤,正逐渐打破贵州省富煤缺油缺气的能源供应格局。”记者从贵州省能源局了解到,天然气供应双通道的形成对于优化贵州省能源结构,改善贵州省大气环境,实现节能减排以及对贵州省经济建设、生态建设及可持续发展都将起到重要意义。

  贵州省第一条天然气支线管道-遵义至仁怀天然气已于2014年9月建成供气。此外,仁怀至习水天然气支线、六枝至六盘水市区天然气支线也将于2015年和2016年建成供气。记者从贵州燃气集团获悉,按照计划,贵州将在2020年前投资约165亿元人民币,建设天然气门站44座、高中压调压站112座。建设汽车加气母站15座,汽车加气站360座,船用加气码头35座。建设天然气(或煤层气、页岩气)液化站9座、液化或压缩天然气接收站67座,分布式能源站10座,调峰电厂1座。建设燃气管线34条,管道长度约3117公里。预计到2020年,贵州城镇居民用气人口达到1800万人,城镇燃气气化率达到85%,实现对100个城市综合体、100个特色示范小城镇的天然气供应。

  贵州省煤炭资源丰富,素有“江南煤海”之称。同时贵州水利资源丰富,建立在煤和水之上的贵州能源使用及电力供给一直以来都是以“水煤共济”和火电水电为主。近年来,为节能降耗,传统能源大省贵州积极调整能源结构,将天然气、风能等绿色能源作为开发重点,积极布局中缅、中贵管道天然气的进入。

  “管道天然气入黔,优质充裕的天然气能源供给,加快了城市生活能源的结构调整,实现能源多元化、清洁化发展,促进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贵州燃气集团副总经理程跃东认为。

  “十二五”以来,贵州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在发展产业、扩大就业、脱贫致富的同时,坚决把住绿色门槛,守住生态红线,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在“”与“”中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向好。

  2014年初,中缅、中贵管道天然气的进入,标志着贵州进入了“天然气时代”。同年,贵州燃气集团全面完成贵阳市居民用户天然气置换工作,让贵阳市70多万燃气用户都用上清洁高效的天然气。贵州茅台集团、中烟贵州公司、老干妈食品公司等大型企业及白云铝加工基地、海信工业园、小河航天工业园、仁怀市名酒工业园、安顺市航空工业园等全省主要工业园区在贵州燃气集团积极协助下,全部按照生态文明发展要求实现了清洁能源供应。

  “我们一直致力于优化能源使用模式,不断引进新技术对设备进行改造。”贵州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贵阳卷烟厂生产管理科节能降耗办徐加介绍说,“老烟厂使用原煤时的综合能耗为28.91公斤标煤/箱,新烟厂使用天然气的综合能耗为14.89公斤标煤/箱,天然气在整个动力供应系统中占比高达65%;老烟厂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平均为403吨,新烟厂仅为1.5吨,降幅达99.62%。

  统计数据显示,1994年至2014年,贵州累计供应天然气等高效清洁能源15亿立方米,累计顶替燃煤517.5万吨,减少烟尘1.36万吨,二氧化碳560.31万吨,二氧化硫6.57万吨,氮氧化物0.7万吨,为贵州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了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管道天然气入黔,为贵州能源结构带来一抹绿色。”业内专家分析指出,“以此为条件,贵州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城镇化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民生的改善等,就有了新的依托、新的选择、新的图景;以此为基础,贵州加快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这两条地线,将更加充满力度;以此为契机,贵州探求更深层次更宽阔的发展路径的时间窗口,也必将大大靠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