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第一民生工程"托起山里人新梦想

26.09.2014  14:16

第一民生工程”托起山里人新梦想

新华社记者何天文、杨洪涛

    8月21日,贵广高铁一座桥梁跨过贵州省黔东南州榕江县郊外的村庄。新华社记者 刘续 摄

    “10年前,我一家从深山老林搬到了公路边的山脚下,去年又搬到了镇上,再过两年我要搬进县城里去。”地处麻山腹地的贵州长顺县敦操乡43岁苗族村民谢加清向记者聊到他的梦想时,眼里充满自信。

    从身居深山住茅草房、节衣缩食靠救济到住上两层的砖混楼房、年收入超过10万元,谢加清一家人的生活巨变,得益于贵州省2012年启动的“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在过去的两年里,贵州累计投入超过49亿元用于扶贫生态移民,搬迁贫困人口25万人。按规划,在2020年前,贵州将依托小城镇和产业园区,把居住在深山区、石山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47.7万户204.3万农村人口搬出深山,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贵州最大的扶贫移民工程。

    扶贫任务异常艰巨。在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涉及贵州的就有3个,全省88个县(市、区)中有50个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按照2300元的国家扶贫标准,全省农村贫困人口还有700多万。

    作为全国新一轮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民生之首是扶贫。贵州省委、省政府把扶贫开发列为“第一民生工程”,当作后发赶超的关键和战略,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新举措和新机制,如贫困县考核机制、扶贫项目管理机制、资金分配使用管理机制、金融扶贫机制、同步小康驻村帮扶机制、精准扶贫机制等。“组合拳”发力,“招招”瞄准和破解发展难题。

    根据山区气候、土地等资源状况,贵州因地制宜规划的蔬菜、茶叶、中药材、畜牧业、经果林等10大扶贫产业,七成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同时,发挥财政扶贫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积极引导金融资金、社会资本参与扶贫。2013年,地处武陵山区的铜仁市就以7000万元的财政扶贫资金贴息,撬动国开行14亿元贷款,帮助农民发展茶叶、蔬菜和乡村旅游等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