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罗甸“挎包银行”解民众难题
中新网贵州频道1月14日电 (通讯员 蔡荣江 记者 张伟)罗甸县石兴村有三百多户人家,有1500多人口,以前村民取钱、转账、缴费、取养老钱都要坐近两个小时汽车到18公里外的镇上办理,如今村委会副主任黄莉背着“村村通”终端在村民家门口就能为村民刷卡存取款、转账、缴费,不到一分钟就能拿到崭新的票子,而且不需要一分钱费用。
“姨妈,这是你这个月的养老金,你数一下”,第一次见到黄莉是晚上八点多,在罗甸县边阳镇石兴村刘阿姨家门口,她正在为82岁的刘阿姨刷卡取这个月的养老金,她身边还围着五六个等着取养老金、粮食补贴的老人,现在他们在家门口就能通过罗甸联社的“村村通”取到养老金、惠农补贴等款项,而在这之前,他们每个月都要花15元钱,坐一个多小时的车到离村子18公里的镇上去取,一去一回要花去近40元钱,还要耽搁大半天的时间,由于村里的面包车只是赶场天才运营,有时候花钱都坐不到车,而且路面还没有硬化,汽车颠簸很严重,上了年纪的老人根本经不起折腾,以前还经常发生老年人刚取回来的钱就被人‘摸’去的事,提取养老钱和各类惠农补贴成了村民的一块心病。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罗甸县农村信用社从2014年年初开始实施“村村通”工程,到4月份已经在全县177个村安装了“村村通”助农取款终端185台,覆盖全部村寨,石兴村由于没有商户,村委副主任黄莉就承担起了免费“村村通柜员”的工作,由于黄莉经常用挎包背起“村村通”终端为大家服务,因此被村民亲切的称为“挎包银行”。
黄莉今年38岁,是从隔壁董王乡嫁过来的,丈夫在外面承包小工程,家里由于有四个老人和一个17岁的女儿需要她照顾,因此她就留在了村里,石兴村和其他村寨差不多,年轻人大多出去打工了,村里1500人中有400多人都在外地打工,留在村里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黄莉是村里的热心肠,哪家有事情,招呼一声,她立马帮助处理,因为能干,被大家推选为村委副主任。做村里的“挎包银行柜员”很偶然,也源于她的热心肠,之前,罗甸信用社在石兴村安装“村村通”时由于村里没有商户而一筹莫展,作为村里副主任的黄莉听到这个消息后,主动提出愿意免费承担这个工作,用她的话说,信用社为村里做了这么多事情,她跑跑腿算不了什么,况且她还是村干部,而这她一干就是一年多。
为了及时让村民取到钱,黄莉每个星期要去镇上的信用社营业厅至少一次,有时候存取款的人多了,一个星期要去两三次,为了方便到镇上,她还学会了骑摩托车。她有空闲的时候就会背起无线“村村通”终端和现金到还没有领取养老金和补贴的农户家中,现场为他们取款,村民急需取钱的时候也会打她的电话,无论的晴天雨天她都是随喊随到,有时候忙完农活晚上回家了还有村民打来电话取钱,尽管很累,她也会打起精神帮他们办理,用邻居韦大爷的话说,“只要不是农忙,差不多每天都能看到她挎到包包出去”。丈夫一开始对黄莉的做法不理解,但当多次看到村民取到钱,真心的感谢黄莉时,他慢慢的开始理解,后来还主动支持,有时候晚上还会陪着黄莉去给村民取款。
现在,村里的人对黄莉很信任,不过在“村村通”刚开通那会,村里人不认,“谁也不信过去在镇上、城里银行刷卡能办的事,你在村里也能行。所以,大部分人宁可来回花30块钱坐车到镇上,也不在村里办。”村民刘阿姨说。黄莉为了解除村民的顾虑,积极参加信用社的“村村通”操作培训,通过现场演示取款,消除了大家的疑惑,现在黄莉每个月要为村民办理存取款业务200多笔,金额10余万元,全年办理业务近2000多笔,按以前每办理一笔业务需花费40元车费计算,仅这一项就为村民节省费用8万余元。
石兴村的“挎包银行”只是黔南州农村信用社开展普惠金融的一个缩影,2014年黔南州农信信用社为了解决广大农村地区金融服务难题,投入2000余万元,大力建设像石兴村这种“挎包银行”(村村通),在全州共投入使用“村村通”1598个,覆盖了全州所有村寨,每天有数千个像黄莉一样的“移动银行柜员”在默默的为广大农村地区群众奉献,用他们的青春和热情点助推边远地区的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