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罗甸:老农垦“蝶变”记

17.06.2016  04:35

    新华社贵阳6月14日电(记者何天文、汪军)一行行茶树修剪整齐,茶树树干附生的铁皮石斛枝条繁茂;山上红心柚林果满枝头,林下成群的土鸡欢快觅食。贵州罗甸县上隆茶果场眼下展现出的生机与活力,让职工和周边村民又“触摸”到丰收的喜悦。

    上隆茶果场是一家拥有60年历史的农垦企业,是周边数百户生态移民、库区移民和当地村民养家糊口的依靠。1997年改制后,企业被推向市场自谋发展,由于难以适应市场竞争的环境,生产经营一度举步维艰。罗甸县农村工作局副局长兼上隆茶果场场长杨胜强对记者说,4年前他来到茶果场时,企业已连续亏损10年,职工工资难以支付,大家的日子过得很艰苦。

    企业转型发展迫在眉睫。茶果场在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将两个分场对外承包经营,引进民营企业共同发展养殖及深加工等新产业;瞄准市场适销对路的果品下大力气改造老果园,借助新科技为老茶园注入新的增长点,拓展新门路。

    2013年,企业引进当地黔腊坊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开展合作,立足绿色发展理念,将养殖、种植、农家乐进行有机整合,形成猪-沼-果-青饲料以及肉蛋制品-农家乐-沼-果的双循环发展模式。如今,黔腊坊依托现有果园养殖土鸡2万多羽、黑毛猪400多头,常年为当地生态移民、库区移民及周边农户提供200多个就业岗位。

科技为上隆茶果场注入新的增长点。新华社记者 何天文 摄

    去年9月,清华科技园成果转化罗甸示范基地建立,铁皮石斛附生茶树生态栽培试点项目在上隆茶果场启动。新组建的贵州涵龙玉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金琴满介绍说,上隆茶果场以茶园入股,公司以科技入股,先期进行100亩试点,收益按比例分成。以目前的发展态势初步测算,每亩茶园可产40斤石斛鲜条,市场售价每斤500元,一亩茶园可增收2万元,效益可观。

    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举措使“老农垦”终于“破茧成蝶”,重新焕发生机。2012年上隆茶果场实现扭亏为盈,此后连续3年保持盈利,企业资产增长两倍,职工收入增长3倍。

    子承父业的罗廷建已在上隆茶果场工作21年,亲历了企业的风风雨雨。如今作为茶果场场长的他说起企业的变化十分感慨:2011年前后,企业生产经营走入低谷,职工人均年工资只有5000元左右。而今,茶厂职工每月工资都在2000元左右,还带动周边贫困农户种植1500亩茶叶增收。

[责任编辑: 邓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