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脱贫决战
贵州脱贫决战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杨洪涛 潘德鑫
贵州省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的村民正在售卖特色农产品。杨乐 摄
◇贵州坚持把最会打硬仗、最能打胜仗的精锐部队派到一线去,推动干部资源向脱贫攻坚一线聚集
◇“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群众不富、寝食难安,小康不达、誓不罢休。”当前,贵州正在向千百年的绝对贫困发起“总攻”,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近年来,贵州省委、省政府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落实“五个一批”“六个精准”等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持续向贫困发起总攻,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统计显示,全省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923万减少到2018年底的155万,贫困发生率从26.8%减少到4.3%,33个贫困县脱贫摘帽,成为全国脱贫攻坚的“省级样板”。当前,贵州正“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全力向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冲刺。
打破千年“孤岛”状态
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73%的面积为喀斯特地貌、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从秦朝开五尺道,到元朝修建驿道,再到明朝形成五条通往外省的主要驿道,历经千年,贵州的交通仍然闭塞,处于“孤岛”状态。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贵州贫困群众生活得到极大改善,但由于历史、地理等多方面原因,贵州长期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全省88个县(市、区)中有扶贫开发任务的达85个,其中贫困县有66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有50个。
“贵州山多地少,贫困问题、生态问题交织,脱贫难度很大。易地扶贫搬迁是最彻底、最有效、最根本的脱贫措施。”长期从事移民搬迁工作的贵州省委副秘书长、贵州省生态移民局党组书记王应政说。
为彻底斩断穷根,贵州将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当头炮”,规划2020年之前,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的188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49.4万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是全国搬迁人口最多的省份。其中,重点是50户以下、贫困发生率50%以上的自然村寨。
在推进易地扶贫搬迁中,贵州要求“六个坚持”,即坚持“建设资金由省级统贷统还,以自然村寨整体搬迁为主,城镇化集中安置,以县为单位集中建设,不让贫困户因搬迁而负债,以产定搬、以岗定搬”。
崭新的居民楼、整洁的街道……记者近期在遵义市、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铜仁市、六盘水市等地走访看到,各地移民安置小区与原城市居民区几乎没有什么区别,有的配套设施还更齐全。
目前,贵州全省搬迁任务基本完成,各地正在把工作重点转向后半篇文章,让老百姓稳住而逐步致富。在全力抓好搬迁的同时,贵州集中资源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向基层延伸。
据统计,2017年6月底,贵州省近19万个30户以上村民组公路通畅率仅68.9%。农村公路不畅通,就会资源进不去,农产品出不来,严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
综合研判之后,贵州省提出按照“通不了就搬,搬不了就通”的原则,对不能搬迁的地区,加大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在实现县县通高速、所有行政村通公路的基础上,2017年8月,贵州开始实施农村“组组通”公路三年大决战。截至目前,已修建近8万公里通组硬化路,彻底解决沿线1200万农民群众出行不便问题。
推进农村产业革命
“好的东西不多,多的东西不好。”长期以来,贵州农村主要种植玉米、土豆、水稻三大作物,劳动生产率低。尤其是玉米有1200万亩,平均每亩玉米收益仅600多元,传统的小农经济严重制约了农村的发展和脱贫攻坚的进程。
实际上,贵州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可生产出品质一流的农产品,历史上贡品多,能出产上好的辣椒、绿茶以及中药材等。为此,贵州把发展稳定、可持续的产业作为按时打赢攻坚战的硬支撑,坚持把推进农村产业革命作为重点工作来抓。
2018年,贵州省委向全省做出了“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的部署,要求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施工队长”职责,牢牢把握好贵州农村产业发展即产业选择、培训农民、技术服务、资金筹措、组织方式、产销对接、利益联结、基层党建等“八要素”,有序推进农业产业调整。
2018年起,贵州以调减玉米等低效作物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今年以来,贵州在上一年调减785万亩玉米的基础上,继续调减500余万亩用于种植经济作物。
为确保农户利益,贵州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为纽带,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让农户获取土地租金、务工、分红等多种收入。据贵州省农业农村厅测算,全省种植蔬菜等经济作物相比传统种玉米,平均每亩新增纯收益3000余元。今年上半年,贵州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带动45.53万户贫困人口增收,户均增收8200余元。
当前,贵州林下经济、乡村旅游、特色农产品发展势头很好。按照规划,贵州将对已确定的蔬菜、茶、食用菌、中药材、辣椒、石斛等12个重点产业加大扶持,采取超常规手段迅速做大做强,带动更多群众致富。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杨昌鹏说,通过“一减一增”的产业结构调整,今年上半年贵州农业增加值超过900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574元,同比分别增长5.5%、10.3%,增速均保持全国前列。
攻克深度贫困地区最后堡垒
贵州有深度贫困县16个,2016年末共有贫困人口115.6万,占到全国深度贫困县贫困人口的1/5,县均贫困人口8.3万,是全国深度贫困县县均贫困人口的2.8倍。为不断增强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贵州推动扶贫资金、东西部扶贫协作、基础设施建设、帮扶力量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
早在2016年,贵州根据贫困发生率、人均可支配收入、贫困人口规模和发展环境等情况,同时适当考虑区域平衡和发展示范带动作用的要求,对全省934个贫困乡(镇)的贫困程度进行评估,最后确定了20个极贫乡(镇)进行重点帮扶,覆盖17.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定点包干极贫乡(镇)是贵州大扶贫战略行动中的一场超常规战役。”贵州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说,极贫乡(镇)是贵州脱贫攻坚的“硬骨头”和“决战点”,必须以超常规的力度和办法、集中火力打赢这场攻坚战。
当前,贵州面临的脱贫任务和巩固脱贫成效依然艰巨,全省贫困发生率在10%以上的县还有11个,贫困发生率在30%以上的乡镇还有3个,还有1721个深度贫困村未出列。
为此,贵州要求各市州党委书记、市州长要深入到贫困发生率30%以上的村,县委书记、县长要深入到贫困发生率20%以上的村,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
同时,设立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专项资金,支持深度贫困村。贵州还调整省级财政支出结构,今明两年每年再向每个深度贫困县增加专项扶贫资金1亿元。
[责任编辑: 栾小琳 刘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