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融”出发展新天地

04.09.2018  14:10

  从名不见经传的农村乡场到人气爆棚的知名古镇,从传统种植到风靡周边的农耕体验游,从单纯游览到融合带动……8月27日至31日,跟随“见证改革开放40年·特色新兴产业看贵州”网络主题活动媒体团,记者欣喜发现,贵州各地的乡村、小镇一二三产业正深度融合,不仅改变着当地人的生活,更唤醒沉睡已久的资源,彰显出融合发展的多重价值和市场前景。

  中午时分,阳光烘烤着赤水河畔的茅台镇,让弥漫的酒香更加浓郁。虽然古色古香的杨柳湾街上看不到人影,但只要走进饭馆之中,就会发现坐满了食客,杯酒交错热闹非凡。

  “这段时间,茅台镇的客房入住率达到了85%。到了夜晚,河边更是热闹。”茅台镇副镇长方仕铭告诉记者。

  以酒文化为载体,深度融合旅游元素,茅台镇谋求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1280家酿酒作坊、2000余个白酒品牌,白酒年产量21万千升,“中国第一酒镇”以神秘的国酒文化、经典的红色文化和厚重的盐运文化吸引着八方游客。2017年,茅台镇地区生产总值558亿元;接待游客41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5.1亿元。方仕铭表示,茅台镇已进入产业转型升级,酒旅良性融合发展的快速通道。

  中国酒文化城、黔北古镇特色街区、杨柳湾酒街、1915广场、天酿景区……从日新月异的变化可以看到茅台镇的目标:“做贵州第一、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特色小城。

  “走进茅台镇,游客不仅可以游、购、品,还能走进酒窖、体验白酒酿造。”一批酱香酒文化特色酒庄落成,利用茅台厂房旧址、曲仓旧址等工艺遗产群形成的“茅台之源”景区正在建设。在方仕铭看来,体验旅游与工业旅游将成为茅台镇酒旅融合的全新增长点。

  时代发展,快节奏的城市生活让更多人开始寻找乡愁。无论是独具特色的种植产业,还是悠久的农耕文化,如今都成为极具特色的旅游资源。

  “在西江,卖得最好的就是雷山银球茶,游客喜欢把它作为伴手礼。”贵州苗家春茶叶负责人杨继英告诉记者,在他家的西江苗寨茶叶店里,每年都要销售20吨雷山茶叶,高山苗寨的有机茶俘获了全国各地茶客的味蕾。

  “茶+旅”,是雷山的绿色名片。一批旅游观光体验茶园布局雷公山,旅游茶香文化休闲区和茶馆一条街正在兴建之中,茶产业已成为雷山县农民实现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我3年前就到茶场来采茶,翻过雷公山就是我家。”在雷山望丰乡山巅的满天星茶场,苗族妇女们正忙着采摘当季茶叶,一天下来能赚100多元。“我摘得快,采茶赚的钱供孙子在凯里读书。”万德美一边笑呵呵地说话,一边忙着手里的活。不一会儿,腰间的竹篓就装满了茶青。

  “酒+旅”“茶+旅”“文+旅”等,为乡村振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绿荫荷塘,阡陌农家。在开阳县南江乡龙广村平寨组,由旧民居改建而成的民宿极具特色。一家民宿门口的对联道出了这里的变化。上联:水东乡舍助民富,下联:三变改革暖人心,横批:富美乡村。

  开阳县抓住乡村民宿发展的热潮,践行“三变”改革,实施“水东乡舍”项目。通过“三改一留”,即将村民的闲置农房改经营房、自留地改农耕体验地、老百姓改服务员、保青山留乡愁,同时吸引城市资金,共建共享打造特色民宿,让农户分红增收。

  据介绍,“水东乡舍”项目入股农户共190余户,可改造乡舍800余间,涉及南江乡龙广村和禾丰乡长红村、马头村、王车村等区域。贵州水东乡舍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梁雪介绍,今年5月起,已有12栋客栈、54间房开始接待游客。而且还可以通过手机APP预订房间,实现“云端”管理。

  “一到周末,房间几乎满员。”客房服务员韦春自豪地说。

  韦春是南江乡青林村的村民,从她的家骑车10多分钟就能上班,每月有2000多元的固定收入。

  融合发展为贵州山乡带来了勃勃生机,沉睡的资源活起来,美丽的乡村富起来。(记者 庞博)

贵阳市旅发大会暨农业嘉年华6日将在开阳开幕
  新华网贵阳9月1日电(王雪松)近日,新华
贵州将努力建成全国最大的优质茶原料基地
  新华网贵阳8月29日电(记者李平)贵州将通过品新华
贵州卫生健康事业实现跨越发展 多项工作居中国领先
  中新网贵阳12月6日电 (记者 蒲文思)新中国贵州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