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见证他们的爱情
新人步入场内。(邱凌峰 摄)
婚礼现场。 (邱凌峰 摄)
新人合影。 (邱凌峰 摄)
4月27日上午,在贵阳市小车河湿地公园风雨桥侗寨,10对新人依照苗族传统的婚俗仪式喜结连理。
这并不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苗族婚礼。参加此次集体婚礼的10对新人大部分是东盟营造工程有限公司施工一线的技术骨干,他们来自全国各地,但大多是在贵州相识、相知、相爱。
由于长期奋战在贵州交通工程项目上,他们长年不能回家,连自己的婚礼都耽误了。于是,公司决定为他们一手操办一场具有贵州当地苗族特色的集体婚礼,让建设多年的这片土地见证这群年轻人的深情。
集体婚礼 按苗族习俗办
当天上午9:30,在充满少数民族风情的风雨桥侗寨,伴随着芦笙音乐,换上了苗族服饰的新郎、新娘缓步走上舞台,相对而站。
结合他们的工作特色,新郎新娘以“路”、“桥”、“爱”为题,深情对歌。“爱你一万年,爱你经得起考验……”新郎张乐乐扯开嗓子唱起了《爱你一万年》。“对你爱爱爱不完,我可以天天月月年年到永远。”新娘师姗笑着对唱起来,引来现场一阵欢笑声。
对歌结束后,新郎跨过火盆,寓意生活红红火火。
苗家娶亲嫁女,酒自然是少不了的,新娘们用土碗端着一碗碗美酒喂新郎喝下。挑战了拦门酒,这群大多数来自北方的新郎们都红了脸。
有句老话说:“红鸡蛋,满脸串,今年吃你的喜馍馍,明年吃你的红鸡蛋”。紧接着,苗王为新人们祈福,并给他们分发了红鸡蛋。
婚礼现场,一项项苗族的婚礼习俗,不仅寓意美好,同时也让围观的宾客脸上乐开了花。
这片土地 见证新人爱情
“这真是一场独特而浪漫的婚礼,真的非常感动!”仪式结束后,新娘师姗激动地告诉贵州都市报记者,平时工作太忙了,一直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办婚礼,非常感谢公司为他们举办了这场令人难忘的婚礼。
据东盟营造工程有限公司工会委员于俊县介绍,参加此次集体婚礼的10对新人大部分都是近年来招聘的大学毕业生,他们来自全国各地,长期奋战在贵州交通工程施工一线。“由于长年在野外施工,没有时间回老家举办婚礼,有些员工只能一次次推迟婚期。”
为了不耽误年轻人的婚姻大事,东盟营造工程有限公司每隔两年都为结婚的新人们举办集体婚礼,迄今为止,已经举办了8届,婚礼的费用全部由公司承担。
据介绍,“十二五”以来,这家公司已经在贵州参与修建了20多条高速路,里程260公里。“为什么第一次将婚礼举办地从公司总部西安‘移师’到贵阳,因为我们大多数员工都离开了自己的家乡,来到贵州施工一线,我们员工的婚礼举办地要选在对新人们有着特殊意义的这片土地上。”东盟营造工程有限公司此次婚礼现场负责人田先生告诉记者,这10对新人大多是公司内部“消化”,在贵州相识、相知、相爱。
就在上月,公司领导们与这10对新人一商量,都同意在贵阳把婚礼办了,而且要办一场具有贵州当地苗族特色的集体婚礼。
小学同学在贵州缔结姻缘
新娘张亚明今年26岁,她告诉记者,她和新郎都是地道的陕西人,从没想到会在贵州完成一场集体婚礼,这场特别的婚礼将会永远铭刻在他们心中。
说起来,张亚明和比她大一岁的新郎温洲还真是有缘分。两人从小学、初中、高中都在一所学校上学。“从小就认识了,但关系不咋地,上大学后就完全没联系了。”张亚明说。
2012年,温洲跟随建设项目来到贵州。“长期在荒山野岭的地方施工,因为工期紧长年不能回家,恋爱、婚姻简直是一道大难题。”温洲笑着说。
2014年,张亚明也被安排到贵州遵贵12标路基项目部工作,刚好与温洲在同一个项目部。同是老乡的他们,很快重新擦出了爱的火花。
美好的爱情,美好的姻缘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发生了。“即使有一天我们回到了老家,有一天我们老了,还是会互相搀扶着,来看看这座见证我们感情的城市。”温洲动情地说。
一见钟情闪婚后两地分居
“我们是在街上认识的,擦肩而过时,互相就看中了对方。”90后张乐乐笑着说,他与新娘师姗今年情人节在老家延安一见钟情。
2016年2月14日,张乐乐闲来无事在老家延安的街上闲逛。“远远的,我就看到一个穿着藏青色裙子的女孩朝我走过来,心里的不安瞬间爬上心头,大约只有4米的距离时,我就确定了这个女孩就是我未来的老婆,2米的距离时,我就故意用肩膀碰了她一下。”
师姗的脸一下子红了。“我可不可以请你吃东西。”张乐乐不等她答应,笑着的脸就到了她的眼前。
师姗当时大窘,但还是觉得,这个人怎么这么逗。最后,她还是跟在张乐乐后边一起走了,并在当天,坐在他身边喝奶茶。很快发现,两人非常聊得来。5天后,两人就牵起了手。
然而确立关系时,正是张乐乐回到贵阳继续工作的那天。师姗在西安一家医院工作,张乐乐
满贵州到处跑。处于热恋期的两人聚少离多,一个月只能见一面,但依然爱如金坚。
4月10日,他俩就回到延安领取了结婚证。用现在的话来讲,他们算是“闪婚”,师姗说,尽管两地分居,但她深信他们的爱情是永恒的。不过,由于施工工期紧,领了结婚证后,一直没时间办婚礼。
昨日,“相思”许久的这对情侣,终于在亲友、同事的见证下,穿上了礼服。
[责任编辑: 邓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