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让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深入人心
让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深入人心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贯彻在基层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贵州时强调,当年长征时,红军在贵州活动时间最长、活动范围最广,为我们留下宝贵精神财富。遵义会议是我们党历史上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其鲜明的特点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确立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创造性地制定和实施符合中国革命特点的战略策略。这在今天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为全省广大党员干部进行了深刻的党史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在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引发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用从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中深刻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努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
红色热土砥砺奋进 书写千年之变
作为中国革命的转折之地,中央红军,红二、红六军团先后转战贵州,时间跨度长达18个月,行程约14000里,足迹遍布60多个县(市、区),在贵州境内召开了以遵义会议为代表的系列重要会议,取得了四渡赤水等系列重要战役的胜利,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和众多文物资源。
今天在这片红色的热土上,从磅礴乌蒙到千里乌江,从古朴侗寨到秀美苗乡,无不迸发出砥砺奋进的时代力量。曾经“连峰际天飞鸟不通”,如今十万大山如履平川。交通巨变,打通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最后一公里”;农村产业革命,唤醒千年沉寂的土地。在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的浸润下,贵州人民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使得贵州再也不是贫困落后的代名词,而是后发赶超的“模范省”。
印江自治县木黄镇五甲村,1934年10月24日红三军、红六军团就在村口路旁的古柏树下胜利会师(会师后按中革军委命令,红三军恢复红二军团番号),谱写了革命的壮丽诗篇。而今站在“会师柏”前放眼望去,食用菌大棚鳞次栉比。“我们以红军精神为引领,大力发展食用菌、经果林等产业,成功摘掉了‘穷帽子’。”五甲村支书徐黎明说。
德江县枫香溪镇以一颗核桃情牵历史,通过几代人的干事创业,将当年送给红军的核桃发展成为脱贫致富的产业。“以前缺衣少食,如今不愁吃穿。乡村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的生活以前不敢想。”年过九旬的枫香溪社区居民黄金儒话语感慨。
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绘就贵州“十四五”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宏伟蓝图,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全力以赴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四个轮子”一起转,将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转化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 促文旅融合
巍巍娄山关层峦叠嶂,山脚下长征纪念小镇建设正有序推进。作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重点建设区标志性项目之一,长征纪念小镇整合了娄山关周边革命遗址遗迹、旅游景点、特色集镇等,打造既突出党性教育和纪念功能,又兼顾研培体验和红色旅游发展的文旅融合特色小镇。
2019年7月2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赋予贵州作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的使命任务。根据方案要求,贵州要在2021年底前完成建设任务,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成果经验,为全面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创造良好条件。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启动以来,贵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按照中央的统筹安排部署,全力有序推进建设。特别是去年以来,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贵州按下“快进键”,建设保护成效明显。2020年12月23日至24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推进会在遵义举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沿线15个省市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对贵州稳步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取得的阶段性进展表示肯定。
当下,贵州正通过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串联起散落在群山之间的红色遗迹。通过贵州革命文物和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极大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形成红色文旅牵头,全线自然资源、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整体联动、全面发展的新局面。
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张玉广表示,贵州将制定红色旅游发展工作方案,推进“长征纪念小镇”“长征数字科技艺术馆”“遵义战役纪念园”等重点项目建设,策划推出“伟大转折·出奇制胜”等红色底蕴浓厚、业态融合多元的经典红色旅游线路,着力打造中国红色旅游目的地,积极开展“重走长征路”研培体验等群众性活动,吸引更多游客到贵州缅怀革命先烈、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讲好红色故事 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利用课余时间带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参观遵义会议纪念馆,是杨博文从2018年至今的假期必修课。经过了3年的磨砺,刚刚进入初一的杨博文对于纪念馆里的红色历史已经信手拈来,站在游客面前颇有自信。
遵义人爱红色,传承红色基因在这座城市里有着强大的吸引力。2017年,遵义市启动“长征故事进校园”项目,以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播下精神种子。经过多年努力,遵义累计培训德育校长、骨干教师640名,培养出800余名“小小红色义务宣讲员”。
“走出校园,到处都是绝佳的现场教学点。”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的吴儒忠,是遵义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一名思政老师。在吴儒忠看来,将思政课堂搬到教室外,鼓励同学们重走长征路、参观博物馆或者红色遗址,探寻书本之外的红色文化知识,在教学实践中增强学习体验感,更有利于启迪年轻人对人生价值和理想信念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思考。
红色文化在贵州“家底殷实”。除了亲临其境的现场参观学习,近年来,贵州通过影视作品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彰显新时代贵州精神,述说厚重历史、呈现社会变迁,传递精神力量,也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形式,往往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教育。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作品《伟大的转折》深入挖掘题材的现实意义,生动体现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以电视艺术形式再现中央红军在贵州各族群众的拥护和党的地下组织支持下,转战贵州等地,克服重重困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生动实践。
反映脱贫攻坚伟大实践的精品力作《花繁叶茂》,则以“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时代号召为背景,讲述了以花茂村为代表的农村地区,在党的领导下,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从贫困村发展成为百姓富生态美的小康村的感人故事。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追逐中国梦,这是一个新征程。讲好长征故事,传承好红色基因,实际上就是继承前辈们的精神,更好地解决现在的问题。”《伟大的转折》和《花繁叶茂》的总制片人、编剧欧阳黔森有感而发。(记者 曹雯)
[责任编辑: 邓娴 谢素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