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贵酒:扛起中国白酒之“贵”的精神信仰
制曲
浓香型精品贵阳大曲
贵酒厂区一角
本届酒博会上的贵酒展区
■题记:
400多年前,苗人热情的一碗贵阳酒,让被贬至黔的王阳明获得慰藉,随后,神奇的贵阳山水,酝酿了神圣的心学思想。
正是心学思想,为古朴的黔酒酿造技艺注入了神圣的精神信仰和博大的心性品格,让贵阳的美酒从此有了文化的灵性与精英的品格。因此,心学即是贵酒精神的信仰,也是贵酒文化的内核,是最具有主流意识和精英意识的文化,是贵酒独特的品牌基因,也是贵酒坚持知行合一的酿造精神所在。
在贵酒人看来,阳明心学,贵在信仰。贵酒提出扛起中国白酒“贵”的精神信仰,以坚守中国白酒精英精品化特点,酿造高品质的酱香酒,为弘扬中国白酒文化不断探索。
正是在这种精神信仰下,贵酒品牌以酝酿、滋长与陈酿成为独树一帜的中国白酒丰碑,并在王阳明悟道的这片山水间,在日日夜夜的心学影响下,成长为中国白酒行业的“心”品牌。
用“心”陈酿出一坛坛见证时光的高品质白酒,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追寻,正是贵酒精神之“贵”的最好诠释。
传承
酿出净化灵魂的琼浆
酒,作为一种自然产物,从诞生一开始就注定了与人类息息相关,被视为人类文明的一种物质酵母,诱发了很多伟大的创造和文化作品。它是物质富余的高级产物,却孕育了人类的精神文明。
自古以来,西南高原独特的地理环境,不仅赐予了贵阳秀美的河山、宜人的气候,更赐予了其酿造美酒的天赋。王阳明的心学思想,为古朴的黔酒酿造技艺,注入了神圣的精神信仰和博大的心性品格,让贵阳的美酒从此有了文化的灵性与精英的品格。
上世纪50年代初期,江苏人李宇航随家人来到贵阳。如今,在年近古稀的李宇航先生的记忆中,有这样的一幅情景——“那时,从事酿酒行业的都是一些私人酒坊。小一点的酒坊日产白酒100—200斤,大一点的能产400—500斤。这些大大小小的酿酒作坊分布在老城区‘九门四阁’,即现在的大南门、次南门、六广门、老东门等地,厂房与民宅相混,交织在一起。”
当时,用小麦、燕麦制曲,用玉米、高粱为原料酿造的白酒叫烧酒,生产烧酒的地方叫烧坊,又叫酒坊。据当时的统计数据,这样的酒坊有近140家,小的厂房面积100多平方米,大的有300—400平方米。白酒的市场销售主要采取前店后厂的形式,有的小业主是雇人挑起一担酒篓,沿街叫卖。
上述说法得到了诸多史料的佐证。据《厂史》记载,贵阳白酒产业在明永乐年间就已初具规模,清康熙年间取名黔京贡坊,所酿美酒仅供宫廷享用,至嘉庆五年,已拥有三个酒坊。清朝时期,贵州的经济发展极为迅速,酿酒业也空前繁荣,贵州古酒一跃进入中国名酒前列,实现了历史性的突变。
另外,旧时贵阳被称为贵筑县,古典小说《镜花缘》中描写唐武四思大摆“酉水阵”,收集天下五十五种美酒,其中贵筑县夹酒赫然在列。
据贵酒的老师傅介绍,夹酒最早产于贵筑县,李宗昉《黔记》卷一记载:“夹酒,初用酿烧酒法,再用酿白酒法,乃成”,这里提到的“白酒”指黄酒。夹酒最初称为甜酒酿,是当地出产的一种低度黄酒,酒虽香而易酸败。清代时,高度的烧酒已在贵州广为流行,贵筑县人便将优质烧酒与甜酒酿进行多次勾兑,最终配制出闻名于世的夹酒。夹,两酒掺合之意也。
旧日贵筑县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夹酒里面兑烧酒,夹黄酒儿多醉人”。夹酒在勾兑烧酒之后,仍然保持了原有的橙红色泽,酒体协调,酒力增厚,别有一番高爽气味。
在贵酒人看来,白酒作为传统而古老的行业、中国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其今天的困境,也是中国文化困境的折射。要想走出困境,必须做好传承,坚持古朴的黔酒酿造技艺,方能酿出一杯杯净化灵魂的琼浆。
于是,遵循知行合一的理念,贵酒生产采用的工艺,虽然经现代科技不断改进,但是精选“五谷”、细挑水质、几经蒸煮的酿酒之法,却一直上承解放初期贵阳“九门四阁”酒坊里的酿酒师傅、明清时期酿制宫廷贡酒的酿制秘法,以及更加久远年代的夹酒传统工艺。
创新
凝聚战无不胜的力量
如今,我们翻开贵酒的历史长卷,可以清晰地上溯到“国营贵阳酒厂”、“贵阳力生酒厂”、“贵阳联营酒厂”,直至南明河畔曾经林立的白酒坊。
如今,这幅历经沧桑变迁的画卷,已凝聚成一股战无不胜的力量。贵酒公司深知,创新是企业的生命活力所在。于是,在改制以后,贵酒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为走向复兴之路提供动力支撑。
建立人事制度、制定规范章程、完善员工福利、丰富企业文化……一系列创新措施的完善,让贵酒步入了企业经营的良性循环。
贵酒人明白,人才在企业经营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公司不仅聘请了有经验的管理者,也吸纳了一些老技术工人。此外,公司还不断补充新鲜血液,在修文的异地改造项目中,招聘了20多名制酒、酿造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同时,通过培训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对现有人才进行能力挖潜。
无规矩不成方圆。贵酒制定了极为细致的规章制度,确保员工的管理与生产规范化、制度化。从厚达数百页的各部门职责说明书,到具体工序的操作流程,再到严格的绩效考核表,方方面面,点点滴滴,无不透出贵酒在企业创新管理上的用心。
在严把生产工序关之余,贵酒也无微不至地关心员工的生活。除了有五险一金、带薪休假外,公司还为员工子女入学提供一定补助,并设立爱心基金,为员工免除后顾之忧。
力量的凝聚从未停歇。生产经营之余,贵酒也担起肩上的社会责任,用实际行动丰富着“感恩”的企业文化。2010年9月8日,公司向西南政法大学捐赠100万元发展基金,用于人才培养和学校发展建设。
打造“贵”牌,酿老百姓都喝得起的高档白酒,这是贵酒一直在为之努力的目标。
作为贵州老牌名酒,口感是贵酒的生命,贵酒之所以能得到市场的如潮好评,得益于其一贯的高品质酿造。为确保酒的品质,贵酒公司积极与大专院校、研究所开展合作,专门聘请从事白酒研究的知名专家吴天祥和酿酒大师傅若娟为荣誉顾问。对品质的坚持,让贵酒获得了国内酿酒大师沈怡方、季克良、高景炎等的一致好评,他们赞道:“贵酒独具天然酱香,酒色微黄,晶莹透明,酒体酱香突出,醇厚丰满,回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
不满足于原有的优势,改制后的贵酒走上了一条技改升级的道路。2010年1月,贵酒公司在修文对年产10000吨麸曲酱香型白酒生产线进行异地技改扩建,揭开了贵酒复兴的序幕。以包装车间来说,贵酒设计生产线四条,现已安装完成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包装生产线,每小时可灌装6000瓶,能轻松满足现阶段的生产需求。
这一工程将分五期建成,总投资近20亿元。据估算,所有项目投产后,贵酒的含金量将大幅提升,企业总价值将是原来的8至10倍。
追寻
扛起中国白酒“贵”的精神信仰
对于当今中国白酒产业来说,目前最需要的是一种精神信仰,对接中国精英阶层的意识形态。
对此,贵酒公司认为,白酒从一开始就是精英化精品化的消费品,要想渡过本轮调整期,要找到中国白酒的“心”,这颗“心”的修正与安放,决定了中国白酒的未来。贵酒决定扛起中国白酒“贵”的精神信仰,坚守中国白酒精英精品化特点,酿造高品质的酱香酒,为弘扬中国白酒文化找寻出路。
2009年,是贵酒人值得纪念的一年。
这一年,同济堂重金注入,贵阳酒厂成功改制,更名为贵州贵酒有限责任公司。改制伊始,公司首先着力打造的就是“贵酒”品牌。贵酒这个有着几十年历史的老品牌,终于找到了重新起飞的机遇。然而,能否成功,得市场说了算。
在贵州白酒市场,本土白酒处于市场主导地位,不可撼动,但川酒依托地缘优势,也抢占了一部分市场份额。由于缺乏高端知名品牌,贵州能走向全国市场的白酒基本上只有茅台,出现了严重的品牌梯次脱节问题。茅台孤零零地站在第一梯队,而其他贵州白酒品牌却处在第三、第四梯队。这是贵州白酒之殇,也是贵酒之机。
抓住机遇,贵酒迎来了新的起点。2010年6月,贵酒战略起航暨新品上市品鉴会在贵阳举行,全国10余位著名白酒专家齐聚,经过品鉴,专家们对贵酒赞不绝口,称赞属于“酱香一派”的贵酒系列新产品具有香而不艳、低而不淡、醇香优雅、不浓不猛、回味悠长的特点。
一时间,贵酒成为贵州白酒行业的热门词汇。而无数的奖项见证着贵酒的实力——
1999年,荣获第二届北京国际博览会金奖;
2000年,荣获贵阳市政府颁发的“产品质量优质奖”;
2010年,荣获“醉美贵州——消费者喜爱的贵州白酒品牌”;
……
如今的贵酒,在进行技术升级、管理改进后,又展开了一系列品牌建设动作,为企业的发展疏通脉络,为贵酒更上层楼提供源源动力。
改制前,贵阳酒厂旗下已有“贵字牌、黔春牌、贵阳牌”等国家级和省级知名品牌,但就整个企业品牌文化的挖掘来说却还远远不够,而各品牌旗下的系列产品也不成气候、没有梯度,难以形成有力支撑。
品牌战略实施之初,贵酒公司计划集中力量只做“贵字牌”白酒,但市场反馈的信息表明,“贵字牌”白酒单枪匹马闯高端市场的竞争力尚有待提高,而放弃“黔春牌”和“贵阳牌”,可能使企业丧失较有优势的中低端市场。
在经历10个月的探索和市场调查后,公司决定以“贵字牌”主打高端市场,“黔春牌”主打中端市场,“贵阳牌”主打低端市场,通过对三个品牌的重新定位来细分市场,形成由高端到低端的产品结构。
如今,贵酒已经拥有10多个酒种的产品线。丰富的产品,良好的品质,不仅引来全国各地的客商,也使品牌效益日渐突出。
贵客来了,贵州人会用最好的酒来招待。“贵人来,贵酒开”的传播语顺势而生,简单大气,完美体现了贵酒“待客之酒”的定位。本报记者 杨丰源/文 本报记者 孙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