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都市报】他手把手教出邓书弟

13.10.2014  16:05

  在国家队里,贵州教练带贵州选手,袁洪星是个特例。因为国家队里厉害的教练很多,通常只是从各省队输送运动员。但袁洪星遇见了邓书弟。

  别看邓书弟如今在镜头前故作深沉的样子,少年时期可是很叛逆的,比较辉煌的历史是,曾经5次进出国家队。“小孩子总是在出事以后才懂得反省,被送回来也挺郁闷的”,袁洪星说。再后来,邓书弟被分到自己手里时,就服管教了。

  也许,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当邓书弟2011年再次选人国家队的时候,袁洪星也作为教练进入了国家队,依旧延续着师徒间的缘分。

  “我们的目标很简单,当初在省队的时候,其他省的林超攀、程然、周施雄都是同一批的竞争对手,就想着要抓住最后的机会重回国家队。”等到进入国家队后,袁洪星又对邓书弟说:“不要想太多,我们没有出去看过,对外面的世界也不了解,但只要每个项目都练到‘黄师父’(中国国家体操总教练黄玉斌)手中的不二人选,也不会比世界上的高手差到哪里去。

  事实证明,这种简单的目标是可行的。就目前看来,邓书弟的个人全能和D分(难度分)都在国家队内排名第一。而本届世锦赛,作为邓书弟在世界舞台上的初次亮相,一个男子团体冠军,一个个人全能第六,也可谓惊艳。

  苦战世锦赛只为奥运会

  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对于袁洪星、邓书弟来说,单项运动的世锦赛其实比奥运会的难度还要高。“你想想全世界干这个活路的人都来了,为了争夺2年后巴西奥运会的入场券”,袁洪星分析道。而他更明白,只有了今年的好成绩,才有明年的大赛机会,才会有巴西奥运会。

  于是,曾经对于世界体操冠军想也不敢想的贵州人,如今也算是扬眉吐气、信心满满。但袁洪星永远记得,2012年5月那场充满了屈辱和难堪的新闻发布会。那一年在上海举行的全国体操锦标赛暨奥运选拔赛中,贵州代表队以353.700分的总成绩,夺得了分量最重的男子团体金牌,却没有一家媒体愿意在赛后的新闻发布会里采访他们。

  “太不屑一顾了。”袁洪星心里顶着一口气,但事实正是如此残酷,媒体已经习惯了冠军被经济发达的省份或地区拿走,哪里想得到是贵州。

  竞技体育是靠经济支撑的,而贵州能够对体操投入的实在太有限了。10月7日,在邓书弟、刘榕冰获得男团世界冠军的那个深夜,袁洪星和贵州省体操运动管理中心的王印凯主任以及众兄弟姐妹们,相互拥抱着大醉了一场。贵州体操建队56年,这是9代贵州体操人的共同努力结果。而一直支持着大家向前走的,也许就是“贵州人才济济”这六个字。

   贵州体操强强在能吃苦

  外行也许看不懂,但教练和队员心里都清楚得很。体操这个项目,在中国长江以南的省份里,体型精致的贵州人和两广人是最具有先天条件的。同时,物质上虽然简陋些,精神却是贵州体操人最大的财富。

  “走到国家队这个层次,要型有型,要感觉有感觉的队员有的是。最后能出来的不一定是条件完美的那个。国家队给了这么大任务给书弟和榕冰,是看中了贵州人的承受能力、抗压能力与品质。”袁洪星说。

  而对于10月7日庆功会上王印凯口中“贵州体操不容易”,邓书弟和刘榕冰也表示非常理解。在采访中,一直比较低调的邓书弟忽然提高了嗓子说。“真理解,我们这一代人几乎创造了建队56年来所有的历史,除了奥运冠军,现在都有了。”而刘榕冰则补充道:“其实,我们这一波,你说有天赋吧,也没有。

  因为,在世人眼里,贵州除了吃苦,真完不出什么新鲜的了。只能在很高难度的基础上,比别人练得再难一点,在训练强度很强的基础上,比别人练得更晚一点。但无论如何,这56年寒与苦,终于等来了最好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