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 听民声)贵州长顺:"一事一议"破解"末端交通难题"
新华网贵州频道5月13日电(记者李春惠 杨洪涛)“现在打着光脚板也可以去赶场了。”贵州长顺县鼓扬镇格道村坳上组万其昌老人指着脚下硬化了的水泥路,笑呵呵地告诉记者。
格道村坳上组过去是著名的“穷沟子”,出行没有水泥路,仅有的一条毛路弯多路陡,布满碎石、沟壑,群众出行苦不堪言,下坡时常常被松动的石头砸伤脚。万其昌说,寨子位置偏僻,受交通制约,大家兜里“没两文钱”。
2014年6月,“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让格道村坳上组通组道路硬化项目得以实施,不到两个月,毛路就变成了水泥路。“有了路,特色农产品可以及时运出去,致富不是问题,现在大家都在摩拳擦掌准备发展种植、养殖业。”
格道村坳上组的状况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贵州成千上万个自然村寨交通条件的一个缩影。通组路、通寨路的梗阻是导致偏远山区群众贫困的重要原因。而财政奖补、群众参与的“一事一议”政策,加快了这些“毛细血管”的疏通。
“在山区修路成本较高、难度较大,在目前情况下,‘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运作方式是破解‘末端交通难题’的好方法,解决了农村因为资金不足导致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难题。”长顺县财政局基层管理局局长简演芳说,自2009年以来,全县总共投入“一事一议”资金7900万元,其中90%用来修通组、通寨路,到目前已经硬化了550多公里路。
“最后一公里”畅通之后,加快了群众脱贫、奔小康步伐。长顺县敦操乡斗麻村岜洞组和达海组是两个比较边远的村寨,群众出行的便道蜿蜒曲折十分危险。两个组群众一直梦想着修一条好路。2013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帮助村民实现了梦想。
“路修通了,寨子里的20多个孩子上下学不用从岜洞寨前的陡坡爬上爬下,村民们拉肥料、种庄稼也方便了。”村民梁小胖说。
一些基层干部认为,这种“尊重老百姓意愿、政府补贴一点、群众投工投劳”的方式较好,有劳动成果在里面,群众更加爱惜,管护也更便利。
“比如,有的通寨路在硬化时,会在路两边设置限宽的水泥墩,不允许载重量大的大货车通行,以防损毁公路。”简演芳说。
“实施通组路硬化项目前,通过村务、寨务、财务公开,增强了老百姓与基层组织的相互信任,凝聚了民心,集聚了民力。”敦操乡党委副书记金光才说。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让群众自主、自治、自管,既节省了‘修路占地征地资金、劳动力工价钱、建筑工程中间承包费用’,又减少了干群矛盾、增进了干群感情,一举多得。”长顺县常务副县长班代荣说。
长期从事“一事一议”项目建设的简演芳坦言,他现在都有点“不好意思下乡”,原因有两个:一是在项目没有覆盖的地方,因满足不了群众需求,不好意思去;二是在项目已经覆盖、已经给老百姓带来切实实惠的地方,一去群众就非让留下来吃饭,更不好意思。
“目前,‘一事一议’项目只能满足群众70%左右的需求。期盼国家继续加大支持力度,加快解决‘末端交通难题’。”简演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