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长顺交警:“你”在我 “心”上
中新网贵州频道7月23日电 题:贵州长顺交警:“你”在我 “心”上
作者 董君
在没有血缘的交警“亲人”的精心呵护下,孩子们一天天长大,由昔日自卑胆怯的孩童成长为一群阳光向上的少年。
总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候伸出双手。
“您--就是‘你’在我的‘心’上!只有心怀群众,时刻把群众的利益、安危放在心里,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交通警察。”这是新警入队时大队长崔建勇常说的一句话,也是全体长顺交警始终坚守的从警誓言。
亲民、爱民、助民、为民,正因为时刻把群众装在心里,近年来,长顺县交警大队先后被公安部授予“全国爱民实践活动模范集体”、 “全国公安优秀基层单位”; 被中共贵州省委授予“五好基层党组织”;被省公安厅授予“全省公安机关爱民实践活动模范集体”记集体二等功、“全省公安机关抗凝救灾先进集体”;被省交警总队评为“三基建设先进集体”、 “全省交警系统执法质量优秀大队”等光荣称号。全体长顺公安交警用实际行为践行了“为人民服务”的神圣诺言。
亲民:“宝贝计划”撑起一片安好晴空
今年3月,长顺县交警对摆所镇五星村简坛组一名叫梁小丽的女孩进行了帮扶,这对祖孙俩的生活中也多了一群穿警服的“亲戚”,小丽成了第35位交警“宝贝”。 出警归来或执勤途中路过简坛,到家里看望老人已经成了大队不少民警的惯例。难得的休息日,同事们也会买上生活用品和食物一起去探望祖孙二人。米、油等生活物资由大队长崔建勇负责,小丽的学习用品、换季的衣物和营养午餐费用由民警刘全承担。还有心细的女警给小丽带来了女孩子最喜欢的小袖套、沐浴露、洗发水、宝宝霜还有漂亮的发夹,并包揽了祖孙俩四季的替换内衣。为了彻底解除这个家庭的心病,大队领导多方奔走为小丽的哥哥寻找工作,并联系镇政府和爱心企业为她家解决了危房改造资金。面对镜头,坚强的小丽在讲述双亲的病逝、独自承担的艰辛时没有落泪,而谈到交警“亲人”对自己的关爱时却止不住泪流满面。
今年2月以来,长顺县交警大队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将“五联五帮”活动与“宝贝计划”有机结合起来,帮扶了35名山区孤儿和留守儿童。
和梁小丽一样,杜海英也是一名孤儿,而且性格非常自闭。2009年的春天,副大队长田维春看到了这个不幸小女孩时,浑身上下脏兮兮的。田维春及时将杜海英纳入了“宝贝计划”的帮扶对象,并与大队长崔建勇、副大队长简星等几个人就当起了孩子的轮值“爸爸”。 为了给小海英一个安心、舒适的家,几个“爸爸”自己筹钱买来水泥、大砖、钢筋等材料,请来了工人,把小海英家摇摇欲坠的房子重新修缮并购置了家具、电器及生活用品。过冬的棉被、节日的新衣服、新学期的书包文具以及学校中餐生活费。五年来,交警“爸爸”们就这样默默地资助着小海英,为可怜的孩子撑起一片没有风雨的“父爱”天空。为了抚平小海英内心深处的创伤, “爸爸”们定期与小海英的老师联系,掌握小海英在学校期间的学习、生活情况,鼓励小海英自强自立。在 “爸爸”们和老师不断鼓励下,小海英逐渐走出了阴影,开始变得活泼、自信起来,学习成绩由原来的中下游一跃为班上的前几名。
长顺交警大队18位民警共资助孤儿和留守儿童35名,资助人民币68000余元,物资65000余元。五年的不离不弃,这群普通的交通民警用无言的大爱悉心呵护着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童年,为他们撑起一片碧蓝安好的晴空。
爱民:以人为本化解矛盾屡传佳话
交警在人们的眼里,本是“冷”、“蛮”、“横”的代表,但长顺交警却用他们的柔性执法谱写了一曲曲爱民为民的佳话。
19岁的梁某家住摆塘乡,去年8月,以优异的成绩被贵州大学录取,是村里的第一位大学生。8月初,为了申办助学贷款事项,家境贫寒的他特地从表哥那里借来了一辆摩托车作为在城区奔波的交通工具,哪知5号的晚上才出门就将一位老太太撞倒在地。得知了受伤老人并无大碍,在全面了解事故情况后,田维春副大队长将伤者家属请到大队值班室,并请来了梁某的高中班主任一同做伤者家属思想工作,希望伤者家属体谅梁某的处境,不给这个农家少年的未来留下阴霾。与此同时,在医院为受伤老人做笔录的办案民警也将梁某家境的贫寒与在学校的优异表现告知老人,老太太当场表态认梁某做自己的“孙儿”。当天晚上,交警大队事故调解室内,梁某忍不住泪满面,再三向在场的交警、老师和事故家属鞠躬表示感激。
威远镇茅草冲烟农谢其明因为家中烤烟发生了大面积花叶病,骑着摩托车搭着自己的老庚到县烟草公司烤烟技术员家中拿农药,因贪杯酒后驾车被夜间执勤的交警逮个正着,并于当夜被送进了拘留所。后来大队民警在办案过程中了解到他是为了挽救烤烟损失,在办事过程中饮酒被抓的特殊情况和贫困的家庭背景之后,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其保释回家进行农业生产的。其间,崔建勇、简星还多次深入他家走访,协调烟草公司技术人员帮助其进行病虫害防治,更为他解决了价值千元的抗旱抽水设备,挽回烤烟经济损失20000余元。服刑结束,老谢做起了义务交通安全宣传员直到现在。
助民:关注残疾妇女滋润百姓心田
摆塘乡中塘村翁谢组的残疾妇女田汝惠经常被邻居们笑话,说她眼泪不值钱。以前哭,是因为遇到交通意外,丈夫在意外中去世,而自己留下了一生的残疾,是伤心的眼泪;而现在哭,是因为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有人伸出了肩为自己分担,是感激的泪水。
一年前,田汝惠和丈夫遭遇了一场车祸,丈夫在车祸不幸遇难,撇下一双年幼的儿女,她自己也因伤致残。举步维艰时,是交警大队的民警帮他们一家渡过了难关。没有生活来源,是崔建勇和简星帮助解决了困难补助,协调相关部门为母子三人办理低保,并将两个孩子纳入“宝贝计划结对帮扶”;三伏天大旱,有刘全、班朝成、谢梓松、朱铭、宋小龙这些民警轮流为他们送水、送粮、浇田。为了彻底改善这个家庭的经济状况,大队还协调畜牧部门帮助田汝惠解决了百余羽绿壳蛋鸡苗,并由畜牧专业出身的班朝成在技术上长期指导,帮助发展养殖致力脱贫。
每次说起这些交警的好,田汝惠都会忍不住泪流满面。长顺交警真心为老百姓排忧解难的故事也在山区各地广为流传,甚至有群众在过年时贴上了“感谢共产党人民政府”和“感谢长顺县交通警察大队”这样的春联。
为民:服务下移让群众少跑一趟
“党员在身边,干部在一线,同步奔小康”。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长顺交警以学习焦裕禄精神为红线,以学习“背篼干部”精神为主线,切实“照镜子”、“正衣冠”,深入基层一线,围绕百姓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工作。
为了解决群众办证难题,大队组织业务下移,深入鼓扬镇交麻社区等边远山区上门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车管服务。2月9日,在临时设在校园的“流动车管所”里,前来报名的群众络绎不绝,从原先预约的68人一下子增加到220余人。看着一张张满怀期望的面孔,田维春、罗朝朝、毕忠贵等民警明白,今天这场考试,对群众来说,考的是摩托车驾驶技能,拿的是驾照;对于交通民警来说,考的是工作作风和服务群众的毅力和决心,拿到的是人民群众的满意和支持。试卷,复印了一次又一次,考场内,考官的声音已近嘶哑,但没人叫过一声苦,没人喊过一句累。从早上9点到下午5点,民警们为办理业务甚至无暇顾及吃饭,直到因天气原因不再具备考试条件,才陆续结束考试。让服务对象少跑一趟,长顺交警服务下移,打通了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了对群众的“零距离”服务。
如果说交通民警的家是一个“小家”,服务的群众是“大家”的话,这些交通民警一直都在默默地牺牲着自己的这个“小家”。 没有新娘的婚礼,车管民警刘正荣甚至牺牲了自己当新娘的日子来服务“大家”--为了十几个来自边远山区的群众,新娘从婚礼现场消失,却出现在科目一考场内,只是为了不让群众白跑一趟。
为企业上门开展服务,把办好的证照亲自送到群众家门口,还有寒冬中给那些在路上奔波、为幸福打拼的人们照亮回家旅途的安全服务站。虽然这一切平凡而默默无闻,但头上的警徽却因为他们的付出而熠熠生辉。
一句入警的警徽誓言,在平凡中创造非凡,在坚守中传递无限的温暖与力量。“你”,在“我”的心上,我们从未远离,我们紧紧相依。(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