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阳光家园帮扶戒毒康复人员再就业

24.12.2015  11:28

图为蔡女士正在阳光家园生产产品。

图为清镇市阳光家园生产车间。

因为有吸毒史,出去找工作经常碰壁,许多企业都不愿意要我们,有些人还用异样的眼光审视我们。”自从吸食毒品后,蔡女士深受其危害,不仅得不到家人的谅解,还让自己陷入了重重困境。

2011年5月,贵州省清镇市政府提供土地、税收、贴息等优惠扶持政策,由企业出资创办了安置戒毒康复人员的特殊工厂,经强制隔离戒毒评估,将及时表现良好、自愿加入的学员安排到此就业康复,蔡女士经朋友介绍成为首批员工之一。

多亏了阳光家园,让我重新找回自信,在这里的工作和生活没有另类的目光和语言,能够凭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报酬,用这份收入来生活,我要倍加珍惜!”蔡女士来到阳光家园后,每天上班8个小时,每月收入3000元左右,有了固定的收入,生活也有了规律,摆脱了以往无所事事时就想去吸毒的窘态。

阳光家园是清镇市开辟的一条禁毒工作新路子,也是该市实施“阳光工程”的第一个重要举措,从过去的生理脱毒、身心康复、就业安置、融入社会到形成全社会帮扶特殊群体的氛围,清镇市正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助推阳光就业,通过阳光无缝衔接机制、阳光培训机制、阳光基金等实施救助,让戒毒康复工作救助率达到90%以上。

阳光家园”只是贵州关爱特殊群体的一个缩影。在贵阳市花溪区、清镇市等地的戒毒康复“阳光工程”就业安置基地,除了生产车间,还内设了员工食堂、棋牌室、阅览室、会议室、治疗室等功能区域,戒毒康复人员不仅具有一个稳定和谐的工作环境,还能享受到缴纳“五金”、免费午餐、统一乘车上下班等福利,符合条件的特殊人群纳入社会保险,同时享受美沙酮维持治疗减免政策。

清镇市阳光家园园长黄斐说,自创办阳光家园以来,该园累计安置了200余名戒毒康复人员,呈现出复吸率低、产值逐步提升、员工收入逐渐增加等特点,有效解决了戒毒康复人员戒毒难、就业难、回归难问题,帮助他们找对了就业路子,“阳光工程”促使特殊群体融入社会大家庭,实现平等就业。

探索戒毒康复人员就业路子,贵州的做法是不断深化“阳光工程”建设,通过开展专项督导检查的形式,淘汰不适应戒毒康复工作发展要求的企业,鼓励能够发挥实效的阳光企业落地,2015年正在安置就业的戒毒康复人员就有2000余人。同时,贵州开展“阳光工程”建设示范点创建活动,帮扶更多的戒毒康复人员实现再就业。(王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