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雕傩”大师王国华的文化自信

24.02.2018  10:55

    新华社贵阳2月23日电 题:贵州“雕傩”大师王国华的文化自信

    新华社记者汪军

    春节刚过,在贵州省德江县枫香溪镇长征村,人们还沉浸在轻松喜庆的氛围中。而“雕傩”大师王国华,已经迫不及待谋划开年后的工作:7名工人开始上班了,年前欠客户的200面傩面具的“”,要赶在20天内“”上。

    王国华雕刻的傩面具,通常在表演傩戏时戴在头上。傩戏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以消灾祈福保平安为目的。地处贵州东北部的德江县,是文化部授予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傩戏),德江傩戏被称作中国戏剧界“活化石”。

    今年53的王国华,是傩面具制作工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10多岁开始,他就对此痴迷。通过平时表演,王国华对傩戏和傩面具的专注已经深入骨髓。

    一开始,妻子覃智婵并不支持。在她看来,庄稼人成天“”面具不是什么正经事儿。可事到如今,用王国华的话说:“”面具“”出了名堂。

    依靠纯手工雕刻,王国华的傩面具近年来在市场走俏。“供不应求,很多订单都没接。”他告诉记者,无论是艺术收藏,还是商业用途,客户都钟爱手工雕刻的傩面具。湖北一位客户最近和他对接产品说:“你有多少,我买多少。

    这几年,随着订单增多,王国华成立了公司,在村里培养了一些“雕傩匠”。2017年,有7位村民在他的公司上班,其中3人是贫困户。这些村民既通过雕刻傩面具实现了增收,又成为傩文化传承人。

    40岁的贫困户吕昌洪,因病致贫。最近几年,他在王国华公司上班。每雕刻出一副傩面具,就可以收入200元。去年,吕昌洪在公司所得收入大约3万元。半脱产状态上班,家里农活一点没落下。

    凶神恶煞、慈眉善目、玄胆鼻、长耳垂……这些代表傩戏人物性格特征的面孔,在王国华脑海中“存储”了200多种。不走机械化流程,面具看起来活灵活现,他和徒弟们雕出来的一张张“”,不仅获得市场的青睐,还亮相到英国、法国等国家。

    “儿子说等他大学毕业了,会回来跟着我一起‘雕傩’。我们还准备写一本书,将傩面具雕刻的实用技巧整理出来。传统手工技艺可以让我们如此自豪,可不可以说这就是文化自信?”王国华指着火炉上一副等待上色的面具,对记者说道。

[责任编辑: 吴雨 刘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