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贵广高铁通车将带给贵州旅游业新变革
贵州都市报数字报 -> 2014年08月28日 星期四 头版 -> 第A06版:贵州综合 -> 高铁开通,旅行说走就走 高铁开通,旅行说走就走
2014年08月28日 星期四 贵州都市报数字报 字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
肇兴侗寨静候八方宾朋。
本报首席记者黄桂花摄影报道
“贵广高铁开通后,我要领着全家坐第一趟列车,把沿线的景点都玩一遍。”这是贵定县昌明镇71岁老人陈汝益的梦想。老人说,坐着高铁去旅行,已成为亲朋好友的共同心愿。
8月19日至23日,记者在贵广高铁沿线采访时能明显地感受到,不管是政府官员还是普通民众,都非常期待这条高铁能给旅游业带来变革。
一个老百姓的旅行梦
71岁的陈汝益太期盼通高铁了。昌明站开工那天,他和周边村民一道参加了开工庆典。高铁长什么模样,它和火车有啥区别? 陈汝益和大伙儿一样好奇。
昌明站铺轨道时,陈汝益和大伙儿又去凑了热闹。“火车的铁轨上有很多小石头,但高铁的铁轨旁就全是水泥。”这是陈汝益最直观的感受。
陈汝益太明白交通的重要性了。上世纪60年代,从昌明镇到贵定县城,连一条通车的路都没有,在县城上学的陈汝益,仅单程就需要走4个多小时。
上世纪80年代,昌明终于通车了! 但只有县里运输公司的3辆解放牌货车在行驶。没见过车的昌明人很是好奇,可惜3辆车是运货的,大家还是没机会坐。
转眼到了21世纪,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陈汝益和很多人一样开始远行。2004年,他去广州。从贵定县城坐火车到株洲,再由株洲转车到广州,整整折腾了一天一夜,这次旅程让当时已经61岁的陈汝益累得够呛。
8月20日,站在昌明镇人民广场上,陈汝益感慨万千,他指着周边林立的建筑告诉记者,5年前,这些地方全是农田,由于受制交通,昌明镇的李子运不出去,在当地5毛钱一斤都没人买。
这几年,一条宽敞的马路连接了昌明和贵定,车程仅需20多分钟。此外,火车也通了,李子运到贵阳,5块钱一斤都被很快抢光。昌明镇交通的变化,让陈汝益无法不感慨,只有路畅通了,大家才有富裕的可能。
“以后,3个多小时就可以到广州,半个多小时就可以到贵阳。我要领着全家坐第一趟列车,把贵广高铁沿线的景点都玩一遍。”经历了昌明镇数十年的交通变迁,陈汝益有些许激动。
据悉,贵广高铁通车后,贵州段的7个客运车站都处在风景区:阿哈水库水源保护区、云关山森林公园、龙架山国家森林公园、响水河景区、猴子沟景区、都柳江风景区、雷公山国家森林公园、榕江月亮山自然保护区、榕江古榕风景名胜区、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肇兴——地坪景区)以及从江岜沙自然保护区等。
一个侗寨的旅游规划
肇兴,是全国最大的自然侗寨,更是一个在国内外知名度很高的侗寨,被誉为“鼓楼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最美的乡村古镇”、“全球最有诱惑力的旅游目的地”、“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10多年前,这个几乎还没开发的侗族小村寨,就吸引了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背包族。当时,从黔东南州州府凯里到肇兴,百转千回的山路,使得单边车程就要消耗10多个小时。虽然如此,依旧挡不了这个民族村寨的魅力。
不分节假日,不管严寒酷暑,在这个当时偏远的小村庄,随处可见蓝眼睛高鼻梁的外国人。没有馆子,他们自带干粮方便面;客栈不多,他们自带帐篷睡袋。总之,在这个小寨子里,外国人太多了,村民们也习以为常。
尽管肇兴名声在外,但交通不便依然是其发展的致命伤。厦蓉高速没有通车前,肇兴每年的旅游人数仅5万人次;厦蓉高速通车以后,截至今年7月底,人数已突破了1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6000万元,预计2014年可达1.2亿以上。
一条高速公路,给一个小村寨带来的变化毫无疑问是翻天覆地的。如果贵广高铁开通后,预计游客流量可达70万人次。面对即将到来的游客井喷,肇兴如何把握这个机遇?
“食住行游购娱是旅游的六大要素,我们会在这些方面下大功夫改进和加强。”黎平县副县长杨昌智坦言,目前肇兴有32家旅游商品店,但所卖的产品75%都不是本地特色商品。
“比如说我们的侗族蜡染,以前就单纯做成服饰,现在还做成了钱包、挎包等产品,游客反响很好。”杨昌智说,如今黎平县正在引进扶持一家有实力的旅游商品开发公司,开发侗族文化特色旅游商品。还引进了一家土特产经营公司,开发包装黎平土特产,力争所有旅游商品店本地商品所占比例提升到50%。 (黄桂花)
(原标题:高铁开通,旅行说走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