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与中行签署合作备忘录

21.01.2015  14:09

本报讯 1月20日,贵阳市人民政府与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陈刚,中国银行董事长田国立出席签约仪式并讲话。

贵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文新,中国银行贵州省分行行长贾天兵代表双方签约。中国银行办公室主任梅非奇,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聂雪松参加签约仪式。副市长王玉祥主持。

陈刚代表贵阳市委、市政府向中国银行入驻贵州100年表示祝贺,向中国银行长期以来给予贵阳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他说,在推动自身发展的同时,中行贵州省分行对贵州、贵阳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和影响力逐年增大,为贵州、贵阳的跨越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近年来,贵阳经济快速发展,处于快速上升期的贵阳将始终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努力探索一条西部欠发达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双赢”之路,在新起点上全面打造发展升级版。中国银行在贵州、贵阳的发展进入新阶段,希望通过此次签约,进一步加深与贵阳的合作,推动双赢发展。贵阳市将积极创造条件、做好服务,全力支持中国银行在贵阳的发展。

田国立表示,当前贵阳经济社会发展势头强劲,特别是具有国际视野,抢抓机遇、抢占先机,谋划大数据产业发展,必将引领大局和未来,发展前景无限。贵阳已经成为社会各界都在竞相关注、议论和投资的地方。中国银行将以此次签署合作备忘录为新的起点,发挥中行百年构建的全球网络优势,持之以恒、着眼大局,为贵阳的开发带动、创新驱动,注入更强劲的国际化元素,助力贵阳发展升级版的建设。

根据双方签署的合作备忘录,中国银行将在产业升级及推进相关园区建设、科技与金融发展、社区金融建设等方面给予贵阳大力支持。近期双方将在电子商务产业园、贵阳综合保税区、中关村贵阳科技园、双龙临空经济区等园区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上开展合作。

签约仪式后,田国立一行调研了北京·贵阳大数据应用展示中心、中国银行金阳支行、贵阳综合保税区。

(本报记者)

■历史回溯

维护黔币稳定

发挥关键作用

中国银行全称是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1912年经孙中山先生批准在上海成立,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银行之一。

1915年1月11日,贵州中行正式营业。熊范舆为贵州中行的首任经理。当时,贵州金融秩序混乱,“黔币”币值不稳。1916年北洋政府以国务院的名义发布了“停止兑现全国各省中国、交通银行流通中的兑换券和存款付现”的通令。

停兑令”的颁布,引起社会的惊慌和不安,市面陷入混乱,交易因之停顿。当时担任贵州分行经理的熊范舆未遵照“停兑令”执行,继续开办兑换业务。贵州中行抗拒停兑,维护了“黔币”的稳定,对于稳定贵州金融秩序起到了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