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十项行动解决民生“十困”
日前,贵阳市紧紧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用水难、看病难、住房难”等民生问题,制定10项行动计划,着力办好一批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事,不断提升城乡居民的幸福感。
加快推进水务一体化改革解决“用水难”问题。实施调水 引水工程 ,实现城市发展与供水需求合理匹配,实现主城区水压、水量总体均衡。大力整治城市供水中的“难点”、“盲点”,在协调采取自备电源、二次加压、设置水塔等措施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水网布局、水厂建设、水务体制等深层次办法,从根本上解决“用水难”。
促进充分就业完善社会保障解决“就业难、收入低”问题。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开展就业技能培训,促进城乡劳动者实现充分就业,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实施“3个20万”政策,扶持微型企业创业,上半年以创业带动就业1.6万人。坚持脱贫不脱钩,构建专项扶贫、社会扶贫、行业扶贫“ 三位一体 ”的精准扶贫开发体系。大力实施增收工程,以高于10%的增长比例全面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推动基本 公共教育 均衡优质发展解决“上学难、上好学难”问题。加快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启动学前教育三年提升行动计划,深入实施教育“9+3”计划,促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提高普通高中办学水平,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构建教育“大统筹、大投入、大发展、大成效”的工作格局。目前全市学前教育三年 毛入园率 达77%,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3%,高中阶段 毛入学率 达86%。
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出行难”问题。实施中心城区 畅通工程 ,推进1.5环快速路建设,逐步完善环线路网,力争2016年完善环线路网。加快建设轨道交通、市域快铁,力争2015年环城快铁西南环线建成通车。推进区域性公交总站、长途汽车客运站、火车北站、东站等建设,提高公交运营服务水平和公交出行分担率。完善停车管理,推进停车产业化,多渠道拓展停车资源,切实解决“停车难”。
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解决“看病难”问题。
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支持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统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为群众提供安全、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加快建设标准化乡镇卫生院,促进新增医疗卫生资源优先向市一环外配置,全力支持省医 观山湖区 分院、南方电网乌当医院和市一医分院建设。
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解决“养老难”问题。充分激发市场活力,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社会组织创办养老机构。兴办社区养老互助点,发展乡镇、 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 、老年人配餐送餐中心等多形式的养老服务实体,推进区(市、县)、乡(镇、社区)和村(居)委会居家养老三级服务网络建设。截至目前,全市88个社区服务中心、21个乡镇已开展居家养老服务,596个村建立农村老年协会。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解决“治安差”问题。深入开展“两严一降”(严打、严防,降低刑事发案率)工作,全面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进一步加强 流动人口 服务管理,健全市、区(市、县)、乡(镇、社区)、村(居)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网络和公共服务体系,完善“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工作机制。今年上半年,全市刑事发案率同比下降22.41%,群众安全感指数达94.82%,上升0.62个百分点。
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解决“住房难”问题。加大保障房建设和棚户区城中村以及农村危房改造力度,逐步改善城乡中低偏下收入家庭住房条件。加快新型微小公租房建设,解决新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和产业园区技术工人阶段性住房困难。今年上半年,全市基本建成19155套102.9万平方米公租房;纳入公租房保障家庭5.5万户,已申请实现应保尽保;开工农村危房改造6378户、小康房2250户。
完善农产品供销体系建设解决“买菜难、买菜贵”问题。大力推进农副产品保供基地建设,加大“农超、农餐、农社、农批”对接,积极发展 农产品电子商务 、直销直供等 多种经营 模式和经营业态,确保市民的“菜篮子”、“果盘子”和“米袋子”供需平衡。目前全市已建成修文久长和谷堡两个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建成社区生鲜直销店150个,在东山、 城基路 、红岩、 蟠桃宫 等城区农贸市场启动蔬菜直销区建设试点工作,实行平价销售,带动平抑市场价格。
拓展公共活动空间解决“活动场所少”问题。科学布局公园、广场、商业、休闲娱乐和城乡文体设施,强化公共设施配套建设,改造提升 黔灵山 公园、花溪 湿地公园 等城市公园,在中心城区打造15个“图书馆小站”,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宽广的公共活动空间。大力实施“十大增绿工程”,优化公共绿地空间,目前已新增和提升改造绿地162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