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去年人均收包裹20个 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09.05.2015  12:24

    去年,我国人均收到或寄出的包裹在10件以上,跃居世界第一。而贵阳远远刷新这一数据,仅就收到包裹的数量而言,就为人均20件。

    由此可见,“快递”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么在大数据时代下,“快递”还能更“”吗?5月8日,记者在2015中国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峰会物流快递电子商务分论坛上,专访了有关专家。

     贵阳人均年收包裹20个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人们越来越习惯于网络购物,收发“快递”几乎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

    贵阳市邮政管理局局长杨文理介绍,贵阳市2014年快递业务量超过1亿件,增幅超过50%。其中,发出快件2960多万件,平均每天超过8万件;收到的快件8300多万件,平均每天24万件。“这意味着,贵阳人平均每年收到20个包裹。”杨文理说。

    记者随机采访了18位贵阳市民。网购达人陈小姐说,她平均每周会收到20多个包裹,主要是在各大购物网站购买的衣物、鞋子、护肤品以及日常生活用品。而正在读大学的小宋虽然较少网购,每周也会收3个以上的包裹。

    “快递”已与市民的生活密不可分。虽说近年来物流渠道的畅通,“快递”变得越来越快,但18位市民共同的感受依然是:一旦遇到公众假期,或“双十一”、“双十二”等购物高峰期,快递还是不够“” 。

    韩小姐曾经遇到过最慢的“快递”,从南昌到贵阳,耗时一个月。“太离谱了,中途刷物流信息,发现它跑到北京溜达了一圈。

    李小姐去年“双十二”期间购买了一件大衣,迟迟收不到包裹,她联系卖家,经过卖家反复核实发现,原来是快递公司忘了发货。

    王小姐曾网购过一台平板电脑,从深圳到贵阳,“”了两个星期。王小姐郁闷地说,主要是对“快递”这个“”字的心理预期与现实产生了落差。

     那么,快递如何更“”呢?

    定制服务将是“快递”趋势中国快递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杨骏告诉记者,遇到公众假期,或者购物高峰,不仅对快递行业,对生产商、销售商、道路运输等相关部门都是很大的挑战。

    “如果平时也按照双十一的情况,配备配货、揽收、运输、发送等相关的资源,那实现不了相应的经济效益,也是浪费。”杨骏说,那么信息化就很关键了。

    杨骏解释,在购物高峰“双十一”、“双十二”期间,也可以利用信息共享、数据沟通等方式,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的协调。

    去年“双十一”期间,菜鸟网络科技公司就通过网络交易平台,提前了解商家的备货情况,并将这些信息与历史购买数据共享,从而分析得到销售量为2.7亿元的数据。事后证明,这个数据与实际销售额2.78亿元十分接近。

    这个预测的好处是:2.7亿元的销售量作为发货指导,从而让去年“双十一”实现了10天内就完成发货的记录。

    “在互联网+背景下,通过信息与数据的整合,快递更‘快’是一个目标,但为消费者提供‘私人定制’服务更是目标。”杨骏说,例如:快递服务产品化,市民可以选择一日到达、三日到达或者其他,从而支付相应的费用。同时,还可以指定送货日期、时间段,或者根据自己的意愿在送货前变更送货地址、时间等,这也就是快递物流行业“互联网+服务”的愿景。(孙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