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咖啡文化: 汲取本土元素融入日常生活

31.08.2014  03:36

夏家“燕子坞” 咖啡馆

贵阳悦读时光咖啡馆

美国作家海明威比喻巴黎为“一席流动的盛宴”,因为巴黎浓郁的文艺气息,因为塞纳河左岸文化的魅力,因为一家家让他沉醉的咖啡馆。

左岸的咖啡馆成就了巴黎,海明威、乔伊斯、庞德、菲兹杰拉德……一个个大咖聚了又散,一部部传世之作发端于咖啡馆的桌边椅上。

今天,特色各异的咖啡馆同样点缀着筑城的街巷。它撕去了洋派标签,植根于本土,令一座东方古城的人文气氛更加多彩。包容的贵阳人爱上了这种饮品,几年时间,就喝出了咱们自己的品牌,喝出了贵阳特色的咖啡文化……

咖啡人的艰苦创业:卖7年盆栽 开起咖啡馆

8月27日下午,中华中路百胜百货卖场旁,记者走入二楼的“土壤咖啡馆”,这里入则繁华出则宁静,手执一杯咖啡,身披几缕阳光,便觉静谧惬意,满身的疲惫被拂去。

店里似乎比往日多了几份热闹,咖啡师们正在进行调制咖啡比赛。老板阿呆走了出来,他的创业经历,颇为传奇:13岁从毕节乡村来到贵阳,靠推着板车卖花3年赚了7万元,用这7万元,他开起了属于自己的咖啡馆。

阿呆介绍,一次售盆栽给咖啡馆,一个月后又去给植物保养,老板被他的诚信打动,力邀他加入咖啡馆工作,半年后他与同伴盘下店面,改名为“土壤咖啡馆”。至今,27岁的阿呆,已在贵阳、兴义开设了7家咖啡馆,从业达10年,公司员工数十名。

他回忆起创业史:读书只到初二,从小钟意咖啡的香味,立志开一间自己的咖啡馆。可身无分文,只有从卖盆栽做起,为了存钱,每天只花10块。“为了学技艺,我走过了20多城市,找很多老师学习,为了煮出一杯受欢迎的咖啡,笔记都做了20本。

阿呆的故事反映了贵阳咖啡人的艰难创业,也似乎告诉我们,做咖啡一点都不文艺,坚强与汗水才是调制完美味道的基本保障。那个最难熬的阶段,开一间咖啡馆是阿呆“疲惫生活里的英雄梦想”,支撑他一路走来。

终于,今天的他成为了优秀的咖啡师,对咖啡有了深刻研究。他介绍:咖啡不是苦的,有香、酸、苦、甘、醇五个味道,以及香草、水果几百种香气,咖啡师要完美调和,呈现出咖啡的个性和内涵,是需要多年功夫的。

如今,他的愿望是去意大利,品一杯地道的意式咖啡。

咖啡馆的建筑之美:中西合璧 老巷里开新馆

8月27日晚,文笔街很安静,我们要采访的夏家“燕子坞”咖啡馆就开设在这里的一所老院子里,此时,戏台上刚刚表演完京剧片段,偶尔传出京胡琴声,客人们三三两两围坐在一起,低声细语,害怕惊扰了邻家。

之所以采访这样一家咖啡馆,是因为它很好地代表了眼下贵阳咖啡馆的特色状态:中西完美结合,新潮与古典并行。

爱贵阳,爱这条老街,两个月前,和老公租下这所老院子。”咖啡馆的主人叫田田,地地道道的贵阳女孩,一位海归,却钟情中式古物,她坐在从成都淘来的、用300年沉船老木制作的条桌边,吮下一口拿铁。

咖啡店的装饰富有古意却又多元混杂。不管是饮品、装修风格,哪怕一个杯子,都体现着多元。田田带记者参观说:“千年观音像,从杭州的老寺庙请回来的,明代风格的圈椅,则是扬州老木匠的手工杰作。还有意大利家具、日本的手工玻璃杯具,那边是戏台、窗棂、鱼池。

眼前中式庭院,耳边江南小曲,田田却捧出一杯拿铁,颇有趣味。

下午,主要经营咖啡、茶,晚上则推出多款鸡尾酒。”她说,“各种文化混杂,最后要发出的是老贵阳的声音。

田田解释了选址于此的原因:老屋基是原来的古城墙,房子有着上百年的历史,隔壁是高家大院,出去几步,华家阁楼,这不是最最代表老贵阳的地方吗?

田田说,和电台街上的“大隐咖啡馆”、“电台咖啡馆”等其他几家咖啡馆愿望一致,大家都想保留下这条老街。

老院子还有不少,田田她们希望政府能成立一个“文化风情街”招商委员会,让这些老物件唤回活力。上周“燕子坞”被旅游部门定为了“贵阳市旅游文化示范点”,看来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大家共同努力,正在为保住这条贵阳的老街而行动。

老街历久弥新,开在其中的咖啡馆,也自然有了时间的味道。

提倡阅读:咖啡文化的多元延伸

提起阅读,贵阳人对这家本土咖啡馆不会陌生——“悦读时光”,这家名字中就有“悦读”二字的咖啡馆一直将提倡人文趣味视为自己的责任。

慢生活,城市人文群落。”是“悦读时光”咖啡店的主题,这家咖啡店将慢活精神与人文主义的提倡落脚于阅读上面,这是眼下贵阳本土咖啡馆的特征,也是咖啡馆文化形态的有益延伸。

8月26日下午,记者走进“悦读时光”小十字店,几步长廊尽头,是一面高大的书墙,阅读的主题顿时有了具象地表达。

我们提倡阅读的舒适感,咖啡馆应该能够做到,阅读生活,热爱生活。”25岁的店长杨如乐介绍起来,“这里所有的一切,都是我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与想象。”杨如乐说,后一句话印在了咖啡馆里的所有物件上,书签、菜单上都有,也是创始人吴岸创办咖啡馆的初衷。

问起这家咖啡馆何以书香浓厚,杨如乐讲起开店之始的故事。2007年,第一家“悦读时光”咖啡馆诞生于贵州大学北区中山园的二楼,当时的创始人吴岸还是大学生,他对理想的忠诚和贵大深厚的人文沉淀,注定了这家咖啡店与书香结缘。

杨如乐介绍:经7年发展,如今“悦读时光”已有7家分店,遍布贵阳主要商圈。店面并不起眼的咖啡店未忘初衷,多与书店相伴,坚持着自己的“择邻而居”。

比如说,延安东路店是和五之堂旧书店在一起,达德店就开在达德书院里。”杨如乐说,这样的合作多出于机缘,而如今俨然成为“悦读时光”门店视觉识别上的标志。冲着书店去,兴许就能找到它,喝咖啡与读书合为一件事。

而与书为伍的咖啡营销模式并非局限于“悦读时光”一家,亨特广场里“雕刻时光”咖啡馆是三联书店合作伙伴,店中精品图书亦受欢迎。另有“草堂里的猫”等咖啡馆推出换书、漂流书、读书会等活动,读书与喝咖啡渐成合流之势,成为读书人恋上咖啡馆的理由。

此外,我们还会组织一些观影、讲座、交流会等,让咖啡馆真正成为城市的人文聚集地。”杨如乐说,前段时间就刚举办了“共话旧事贵阳”的活动,让年轻人在咖啡馆中聆听历史,不失有益的尝试。 本报记者 刘辉 向策

年轻人的本土情怀:让贵阳咖啡馆走出去

作为资深咖啡师,阿呆对贵阳的咖啡业充满信心。“咖啡已融入了大家的日常生活。”阿呆说,全市有800多家咖啡馆,有路就有咖啡馆,从业者达5000人以上,技术处在全国比较高的水平。

阿呆列举了贵阳咖啡师,近几年取得的比赛好成绩。他本人2010年参加了2014世界咖啡师WBC大赛西南选拔赛,荣获冠军,后与全球顶尖咖啡师角逐总决赛,获得全国第四名的好成绩。

2011年,他和同事在贵阳发起创办了“啡遍九州”咖啡师大赛,第二年就推向了西南五省,2013年成为全国赛事,贵阳咖啡师贺刚首获全国冠军。全国咖啡拉花比赛,冠军也在贵阳。

阿呆介绍起咖啡的制作流程:一杯咖啡,从种植开始,有着80道生产过程。咖啡师在店里,选豆、烘培、贮存、研磨、萃取等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要求严格,否则影响下步环节。他说,比赛中,咖啡师要在15分钟内,调配出3组12杯不同风味的咖啡,经过现场5位评委的严格打分,必须具有很高的专业技艺。

阿呆说:“通过参加比赛,我们的咖啡师技艺不但提高很快,也把世界流行的咖啡文化,带入贵阳,让咖啡馆事业蓬勃发展。

在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当辅导员的许涛钟爱咖啡到痴情的地步,他最大的愿望,是当一名咖啡师,并且让贵阳的咖啡品牌走出去。

他说,近几年,多家外来品牌进驻贵阳,虽然在店面装修、产品包装等方面凸显本地特色,但在口味上不会做出过多调整,推出的新品也不会特别迎合当地人口味。“你在上海、北京和贵阳喝到的星巴克口味是一样的,这是快速连锁咖啡店的特点,无差别性。

但是,在许涛看来,好的咖啡应该有地域特点,更应该有原创性和工艺感。“希望贵阳有这样的品牌,但遗憾的是,真正走出去有影响力的还不多。

前几天,他读完一本介绍台湾咖啡馆的书,感慨台北咖啡馆的独特文化,更萌生去广州上咖啡学校的想法。“培训技术要五千左右,如果培训经营的话就要一万多了。”许涛直言,刚入职不久,要筹足这笔钱还需要些时候,而且平时要上班,只能抽寒暑假上课了。

许涛说,在贵阳,像他一样心怀咖啡梦的同龄人不在少数。“我们建了群,平时会交流品评和调制咖啡的一些经验和知识。”他说,每一个理想主义青年心中,都有一家咖啡馆。想开店的人这么多,说明了年轻人对咖啡文化的喜爱,贵阳的咖啡文化会越来越浓。” 本报记者

图片均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