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工商联搭建“十大平台”助推非公经济发展
拓展服务领域 打造服务品牌
——贵阳市工商联搭建“十大平台”助推非公经济发展调查
核心提示
随着中关村贵阳科技园建设和大数据产业的推进,如何凝聚非公经济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步伐?面对新形势,贵阳工商联把自身工作放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去,不断充实新的活动内容,选择新的活动方法,努力提升工商联工作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力。
特别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贵阳市工商联坚持创新驱动,通过搭建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工商联的统战性、经济性和民间性的功能与作用,实现重心前置,全方位拓展服务领域,打造服务品牌,实现服务规范化和常态化,为全市非公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通过不断的探索实践,形成了“十大服务平台”,帮助非公企业解决了一批急、难、危诉求,得到广大非公经济代表人士的充分肯定和好评,有效提升了工商联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执行力。
【做法与经验】 搭建“十大平台”全方位构建服务体系
搭建“政企合作服务平台”聚共识。加强与市直各相关职能部门的横向联系,形成服务合力。先后与市发改、工信、国土、税务、工商等部门联合召开各种座谈会,向非公经济人士通报、解读相关扶持民营经济等政策和措施。同时,听取非公经济人士对落实各项政策的意见和建议,加速民营企业综合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搭建“用工服务平台”促就业。与市劳动局、总工会等打造“贵阳市民营企业招聘周”、“贵大学生专场招聘会”、“贵阳市千企万岗高校毕业生大型招聘会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等固定的“专场招聘会”,既解决了企业发展的后顾之忧,又促进了各类人才的就业。
搭建“项目合作平台”引外资。充分发挥各地各类商会的辐射作用,组织民营企业家和行业商(协)会外出开展商务考察活动,吸引项目投资。
搭建“开放交流平台”促合作。全市各级工商联组织非公经济企业考察团前往先进地区学习考察,参加泛珠三角省会城市暨港澳商会合作交流会等,既开阔了眼界又畅通了交流合作渠道。同时,以定期召开的会长会、秘书长联谊会为基础,引导商会之间、会员之间加强内部交流,互通有无,合作共赢。
搭建“投融资服务平台”促发展。帮助、指导、发起成立了“贵阳市总商会投融资服务中心”、“中兴小额贷款公司”、“贵州诚泰投资担保有限公司”等新型现代服务型企业,为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同时主动出击协调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
搭建“法律服务平台”促和谐。制定贵阳市工商联《维护非公有制经济合法权益管理办法》及与司法局共同制定了《关于加强商会调解工作的意见》,并成立了贵阳市工商联总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及下属商会调解委员会,形成劳动争议调解新格局,及时化解非公有制企业的内、外矛盾。
搭建“人才培养平台”提素质。开展实用型“充电”,组织企业家参加全市、全省、全国的优秀会员企业家成长计划及法律知识、企业经营管理、党务知识、产权培训等多种培训。
搭建“宣传服务平台”造氛围。不断丰富市工商联网站和《贵阳商会》的内容和栏目,量身解读国家、省、市有关政策,专业化引导企业用现代思维打造新型企业,及时搜集产业信息,为民营企业提供了大量的各种有用资讯。
搭建“利益诉示平台”优环境。利益诉求是各级工商联服务非公经济最显著的切入点。为此,贵阳市工商联不断走访企业和生产现场,直接聆听企业呼声,了解企业的困难,先后形成了《贵阳市民营企业赋税负担专项调查》和《贵阳市民营企业发展环境问题调查》多篇报告,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搭建“感恩回报平台”树形象。企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要齐心协力帮助社会共同实现小康。贵阳市工商联着重组织开展了“万企助村”行动,组织全市企业共投入帮扶资金实施帮扶项目,积极参与扶贫开发。
【实例与成效】 “双效工程” 效益凸显
贵州福馨木业有限公司是贵阳市小微企业商会的会员企业,从事木门生产加工工作。2013年下半年,公司流动资金困难,无法进行正常生产。公司经理王瑛四处奔走,想找银行贷款却由于无法达到银行抵押标准而被拒之门外。贵阳市小微商会在一次走访过程中了解到这一情况,通过小微商会与银行建立的战略合作协议,以无抵押方式为该公司协调了50万元的商业贷款,解了燃眉之急并在不到一年时间内全部还完贷款。
谭某、张某在毕节商会平台上认识后,有了共同投资承揽工程建设的意愿。2013年12月,谭某获得了某工程,双方共同投资。过程中发生了纠纷。后在商会调解下得以解决。
“十大平台”建立以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效工程”作用日益显现:通过“政企合作服务平台”,已开展4次政策解读和6次诊断座谈,受到企业界的好评。通过“用工服务平台”,每年组织进场招聘的企业达5000余家(次),提供就业岗位约18万个。通过“项目合作平台”已协助引进省外资金50余亿元。通过“开放交流平台”,分别与上海宝山区、北京东城区等15家工商联结成了友好商会。通过“投融资服务平台”,已为1000多家中小企业贷款担保70余亿,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资金达50余亿元,解决了6000余家企业融资难题。通过“法律服务平台”,累计协调解决非公有制经济维权投诉案件100余件。通过“感恩回报平台”,组织全市企业共投入帮扶资金3400余万元,实施帮扶项目300余个,受益人口达10余万人。
记者手记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十大服务平台”的建设帮助民营企业办成了许多实事,在促进企业转型发展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服务非公经济是个系统工程,不但企业所在行业、性质等不同,就是同行业企业也呈现为不同的形态并有着不同的需求。针对这种差异化很强的服务需求,贵阳市工商联根据工作特点,分析、提炼出建设“十大服务平台”,开展精细化跟踪服务,有效推动了企业发展。
贵阳市工商联的实践给人启迪,只有根据企业不同需求开展全方位服务,才能有效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服务非公企业仍有巨大空间,如何进一步使服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效化、及时化,有待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探索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