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北郊圣泉流云景点 如今周边环境恶劣
泉水发黑。
本报讯(记者贾华摄影报道)8月30日,记者来到位于贵阳北郊的圣泉流云景点看到,井中泉水发黑。游客哀叹:“圣泉流云,‘圣水’还能流多久?”
圣泉变成一潭黑水
圣泉,又名百盈泉、灵泉、漏汋泉,地址在贵阳黔灵湖之北小阜上。为著名的间歇泉,是贵阳开辟最早的名胜,在全国也享有一定的声誉。据弘治《贵州图经新志》记载:圣泉为明初洪武年间镇远侯顾成所辟。志文云:“圣泉在治城西五里,水自山麓涌出,消长不一。镇远侯顾成甃石为池,覆以亭,池中置一石鼓,以验消长。其流溉田数百亩。亭侧有观音堂,郡人岁时游观焉。”
记者昨日在圣泉景点看到,井水消长正常。记者用手表仔细记录了一下,每次盈满的时间为2分钟,涨水时通常伴有冒泡;退缩的时间为1分50秒;然后间隔4分钟又涨缩一次。每次水面涨缩距离为4厘米左右。
但记者在现场看到,圣泉的周边环境十分恶劣。井四周有不少房屋、菜园、停车场、工地,井前的水塘里是一潭黑水,水面长满浮萍。井里水体发黑,肉眼已经看不到井底,还有一根抽水管伸进井里引水。
呼吁整治周边环境
2010年12月,记者曾与贵阳文物研究学者唐上先生来圣泉考察,当时圣泉的盈缩奇观犹在。昨日,记者就目前圣泉的现状向唐上先生反映。唐上先生讲述了许多关于圣泉的历史沿革和故事。圣泉在明朝时就被列为贵阳八景之一,称“圣泉流云”。其历史悠久,水质特好,昼夜盈缩百多次,历代名人学士记述和吟咏不少。
“我以前来此考察时,都发现圣泉正常盈缩,可是在2012年6月,我到圣泉两次考察,不知是什么原因,两次都没有见到圣泉的消长现象。”唐上先生说,圣泉属于岩溶喀斯特地区的一种间歇泉,涨缩的原因是由于地下岩溶暗流洪水的管道系统内产生的虹吸现象所致,是大自然赐予贵阳市民的一种奇观和遗产,应该好好保护它。
在泉边,一位当地居民带领几位外地来的亲戚游览圣泉,看到这样一番景象,他很遗憾地告诉记者:“前些年还能看得到底,现在水体发黑,根本看不到底了。”
圣泉的“圣水”还能流多久?贵阳市文物保护学者唐上先生和市民都呼吁,希望有关部门对圣泉周边的环境进行整治,改善圣泉水质,让这一奇观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