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发布2013年环境质量状况 “空气质量新标准”排名第10

06.06.2014  10:36

金黔在线讯(本网记者 林童 赵曌)6月5日,贵阳市2013年度环境质量状况新闻发布会在贵阳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2013年,贵阳市空气质量优良率(按新标准)为76.2%,在第一阶段实施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74个城市第10名;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地表水水质达标率为95.83%;区域环境噪声和道路交通噪声平均值分别为55.4分贝和67.6分贝,达到国家相关标准。


2013年度环境质量状况新闻发布会现场

空气质量: 278天 环境空气质量优良

贵阳市委、市政府通过开展工地、道路扬尘治理,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工业废气治理,饮食油烟治理,油气回收治理,非煤矿山治理和环境绿化提升7大专项治理工程。

截止2013年底,全市有燃气经营单位18家,其中:焦炉煤气生产企业1家、管道燃气供应企业2家、天然气经营企业2家、液化石油气经营企业13家;拥有城市燃气管网2800余公里,其中:主干网约800公里,城区配气管网2000公里;全市天然气用户数达20多万户,完成了全市管道煤气用户置换总量的五分之二;全市使用液化天燃气公交的车辆达1988辆,使用醇基燃料的公交车64辆,使用醇基燃料的出租车839辆,使用液化天然气、电混合动力的公交车223辆,纯电动小区公交车2辆,建成汽车加气站7座,有效减少了污染物排放,改善了大气环境。

2013年,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 (HJ633-2012)和《环境空气质量评价规范(试行)》(HJ663-2013),贵阳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78天,优良率为76.2%,其中,空气质量为Ⅰ级(优)的天数为95天,Ⅱ级(良)的天数为183天,Ⅲ级(轻度污染)的天数为72天,Ⅳ级(中度污染)的天数为14天,Ⅴ级(重度污染)的天数为1天,空气质量AQI指数平均值为78。

水质量: 市区饮用水源100%达标

2013年,贵阳市政府印发了《贵阳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实施饮用水源地治理工程、工业污染源治理工程、水环境基础设施工程、水环境综合执法工程、备用水源地建设工程和城镇节水工程等六大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其中:启动了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自然村寨搬迁工程,全年完成饮用水源地搬迁(含已签约)1062户。组织开展的“严厉打击南明河沿线违法排污行动”执法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360余人次,检查沿岸污染源单位207家。红枫湖、百花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试点项目中涉及我市的红枫湖支流簸箩河流域生态治理项目、百花湖周边村寨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等8个项目正在实施或已实施完成。

贵阳市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主要为:阿哈水库(向南郊水厂供水)、南明河麦达河段和花溪水库(向中曹水厂和碧云窝水厂供水)、南门河汪家大井段(向东郊水厂供水)、红枫湖(向西郊水厂供水)、沙老河水库(向北郊水厂供水)、百花湖(向白云水厂供水)、大龙井(向云锦水厂供水)。2013年,贵阳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到国家标准要求,水质总体良好,市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率均为100%。

2013年,贵阳市地表水水质达标率为95.83%。城市主要河流受到不同程度污染,污染特征主要是以生化需氧量为主的生活废水污染。

声环境:加强道路升级

全市严厉打击建筑工地夜间施工扰民,城管、住建、环保等部门不定期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其中,仅市城市综合执法队全年共检查涉嫌施工噪声扰民工地5000余处,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800余人次,出动执法车辆450余车次。此外,为有效降低交通噪声,2013年全市加强道路升级改造,对北京西路高架桥、贵开高架桥、蛮坡高架桥等市政道路进行维护。完成沥青路面(含桥面)维护58538平方米,修复声屏障145块、上吸音屏127块、下吸音屏144块、隔音玻璃130块。

2013年,贵阳市中心城区区域环境噪声55.4分贝,道路交通噪声67.6分贝,声环境质量达到国家考核标准。

辐射环境:首次举行辐射事故应急演习

2013年,首次举行辐射事故(放射源被盗事故)应急演习。通过强化辐射应急管理系统建设,提高全市辐射事故应急预防和处置能力;规范辐射准入。同时,依法组织开展辐射安全专项执法,现场检查核与辐射单位310余家,发现并查处辐射环境违法行为28起,下达整改通知30份,行政处罚7起;共计办理辐射安全许可证25家,输变电项目审批3个。确保全年无辐射安全事故发生。

2013年贵阳市辐射环境质量总体良好。继续加大对辐射安全管理的监管力度,依法组织开展辐射安全专项执法,现场检查核与辐射单位310余家,发现并查处辐射环境违法行为28起,下达整改通知30份,行政处罚7起,确保了全年无辐射安全事故发生。2013年,贵阳市共计办理辐射安全许可证25家,输变电项目审批3个。

固体废物:建成贵州省危险废物暨贵阳市医疗废物处理处置中心

贵阳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信息发布导则》,发布固体废物污染环境公告。规范全市危险废物管理,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及危险废物转移审批制度,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制度。同时,开展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调查、遗留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及全市生产化学品环境情况调查工作。

此外,编制并组织实施了《贵阳市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申请国家专项资金300万元,完成对清镇市汞污染土壤的修复治理示范项目,完成对贵阳航空电机有限公司重金属在线监控系统的试点安装。经环境保护部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建成贵州省危险废物暨贵阳市医疗废物处理处置中心,该中心全年共安全处置医疗废物4970余吨。

2013年,贵阳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106.16万吨,综合利用量为505.83万吨,处置量为595.25万吨,贮存量为5.08万吨,处置利用率为99.54%;贵阳市区生活垃圾产生总量为103.88万吨,无害化处理总量为99.1万吨,无害化处理率为95.4%。

保护生态环境 更注重生态环境建设

2013年,贵阳市林业生态建设以石漠化综合治理、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为主,全市共完成营造林24.02万亩。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全市共有6个乡镇和10个村被贵州省环境保护厅命名为省级生态乡镇和生态村。同时,开展全市生物资源多样性专项调查。

目前,贵阳市拥有自然保护区1个、风景名胜区9个、森林公园7个、湿地公园2个。2013年,贵阳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4.2%。建城区新增绿地面积103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1.2平方米,较上一年提高0.35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