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多举措缓解“就业难 帮困难者自食其力
初冬的贵阳已经有了些许寒意,行人们裹着厚实的大衣脚步匆匆。在云岩区中东社区,治安巡逻队队员张明靖却身着制服,精神抖擞地走在大街小巷,认真巡视着每一个角落。
张明靖曾是贵阳就业困难人员中的一员,由于文化程度不高、性格内向,他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处处碰壁,曾长期靠每月300多元的低保生活。2012年8月,中东社区服务中心将张明靖认定为就业困难人员,并给他安排了社区夜间巡逻的工作。
“张明靖工作负责又不计报酬,社区搞清洁工作的时候,脏的累的他都抢着做。”中东社区服务中心社会事务部部长何静说。2014年2月,中东社区服务中心为张明靖申请到了社区执勤的公益性岗位。“现在晚上不用巡逻了,每月可拿到1300元的工资,社区还给我交了五险一金。”张明靖说,在社区的帮助下,他现在能用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感到很满足。
在贵阳,像张明靖这样的人不在少数。他们因各种原因面临就业困难,但他们就业意愿强烈,希望能自食其力。为此,我市采取多种举措缓解“就业难”——
通过支持用人单位吸纳就业困难人员,鼓励灵活就业人员自主创业,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公益性岗位安置等,落实“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计划”;
对就业困难人员提供社保补贴、创业补贴、场租补贴、免费职业技能培训等优惠政策;
许多社区服务中心和辖区内的一些大型餐饮、服务行业企业保持联系,密切关注全市举行的大型招聘会,及时向就业困难人员发布岗位信息,并针对求职者的不同需求进行登记,不定期带他们参加免费职业技能培训……
今年,截至10月,贵阳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15.86万人,其中包括扶持就业困难对象0.8万人;提供职业技能培训3万多人次,公益性岗位在岗1万多人,保持零就业家庭零增长。本报记者 甘良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