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统一战线参与全面小康创建活动综述

28.11.2014  17:03

    近日,花溪区高坡乡云顶村总投资54.97万元的进寨路、串户路、寨内排污沟已建设完成。“我们寨上污水横流,垃圾乱甩,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也要好好发挥特长,争取创办一户‘农家乐’。”云顶村村民杨正光说。

    去年8月,按照市委的统一安排,市委统战部主要领导赴花溪区高坡乡云顶村、花孟社区麦乃村开展驻村调研,共收集涉及基础设施改造及新修、民生改善、文化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反映9项,并当场承诺解决。在市委统战部工作组的督促协调和相关部门的大力配合下,基层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这是市委统战部忠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服务民生、服务发展,积极参与全面小康创建工作的生动体现。自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以县为单位开展全面小康创建活动,我市统一战线积极投入其中,确保全面小康创建活动顺利进行并取得成效。

    社会服务 弘扬帮贫济困传统

    11月10日早上8点,4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准时来到贵阳火车站集合,他们将在父母的满心期待中被送往北上治疗的列车。

    这是在农工党贵阳市委牵线搭桥下,北京同仁医院针对贵州贫困先天性心脏病幼儿进行的一次免费救治活动。今年8月,农工党贵阳市委从贵阳各医院收集登记45名患儿信息,经专家飞抵贵阳筛查,有18名符合条件的患儿将分两批送往北京同仁医院进行手术。今后,农工党贵阳市委还将加强与农工党北京市朝阳区委的对接,充分发挥农工党在医卫界联系面广的优势。

    在参与全面小康创建活动过程中,市委统战部组织全市各民主党派弘扬帮贫济困、奉献社会的优良传统,积极参与民生改善。如,民革贵阳市委10个支部和20所民办学校结成“一对二”对子,将所有民革党员教师列入“同心专家教师团”,协助各帮扶支部开展“同心助学”活动,并号召广大党员积极行动起来,先后筹集资金30余万元投入帮扶学校;九三学社贵阳市委把帮助花溪区久安乡及久安村脱贫致富作为工作的重点,积极协调各方资源,完善基础设施,解决贫困村农产品运输难、村民出行难问题,并按照久安乡的产业规划,协调相关部门大力支持龙头企业贵茶公司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我市各民主党派开展社会服务,举办各类讲座、培训27次;开展义诊24次;开展捐资助学30余次,资助困难家庭学生66人(次);帮助贫困户64户;受益人数达3万余人。

    法律援助 促进基层依法行政

    今年,开阳县楠木渡镇村民陈福珍因前夫唐大金在修建通组路时与村民发生纠纷导致脚伤,先后多次到省、市、县上访。为化解纠纷,楠木渡镇政法委邀请贵州宇泰律师事务所主任金家特律师对陈福珍进行法律疏导,让当事人明白合法权利与不当诉请之间的关系。

    “按照同心律师服务团的安排及与楠木渡镇签订的法律服务协议,我们无偿为楠木渡镇政府涉法涉诉信访群众提供法律援助,与群众一起想办法化解矛盾。同时,我们还将通过举办法律讲座的形式,为全镇干部职工培训法律知识,让大家学法用法,让法律成为做好工作的良好工具。”金家特说,这样接地气的法律服务,既能不断提高村民的维权意识,也能督促政府更好地依法办事、服务群众。

    今年以来,市委统战部围绕市委“信访积案化解年”这一中心,引导贵阳同心·律师服务团成员与观山湖区金源社区服务中心、乌当区羊昌镇政府等10个乡镇(社区)签订为期一年的无偿法律服务协议,帮助基层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化解信访积案,为乡镇(社区)的重要决策、重大经济项目、重点工程建设提供法律咨询,为基层全面小康创建提供支持。截至目前,11名结对律师分别到结对点对接工作,开展2场法律知识培训,参与调解信访维稳及纠纷8件。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以后,我们更应该思考如何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打造贵阳发展升级版的方方面面。贵阳同心·律师服务团助力‘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活动,就是一次多赢合作的有益探索和尝试。”市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说。

    各方协作 助民族村经济发展

    今年7月,开阳县南江布依族苗族乡龙广村入选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这块“牌子”得之不易,本次公示的挂牌名录,是由国家民委组织有关专家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申报的村寨进行层层严格评审而产生的。

    近年来,龙广村依托南江大峡谷景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和清龙河十里画廊的旅游资源优势,瞄准乡村旅游这一产业,通过建设生态示范基地,使林、草、沼、水、果、路“六位一体”的生态农业示范项目覆盖全村80%以上农户,生态农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村支书陈勇说,几百年的老村庄,如今有了新变化。

    我市现有民族聚居村353个,占行政村的30%。为确保民族村与全市同步完成全面小康创建,市委统战部指导市民宗委从统一思想认识入手,加强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对相关民族政策的学习,始终把工作立足点和落脚点放在加强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民族经济、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和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之上。

    三年来,我市加强各方协作,将国家和省市扶持产业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和区(市、县)特色农业发展基金、扶贫等项目资金进行整合,采取项目化落实,集中在特色民族文化村寨实施,共整合各部门资金2000余万元投入到特色民族文化村寨建设中,形成市各有关部门资金共同投入的良好格局。经过各方努力,民族乡村经济得到较快发展,民族乡村传统文化得到较好保存,民族乡村旅游业和服务业得到蓬勃发展。

    和谐促进 三级网络改善民生

    修文县大寨村盛产柑橘,但由于不通公路,导致大量柑橘运不出去而烂在地里,老百姓损失惨重。和谐修文促进会了解这一情况后,出资帮助修建通村公路,使柑橘顺利运出,仅此一项,当年就为老百姓增加收入200多万元。

    今年5月全国助残日期间,市委统战部主要领导再次来到贵阳市盲聋哑学校,给170名学生每人送去一套床上用品。此前,和谐贵阳促进会“爱心学校”在贵阳市盲聋哑学校挂牌,并获赠价值9万多元的校服。该校负责人说,和谐促进会的关爱,带给残疾儿童物质和精神上的鼓励和温暖,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和生活信心。此外,市委统战部、和谐贵阳促进会还开展统一战线“筑城送温暖”活动、“三百爱心工程”(帮扶100名孤老、100名孤儿、100名残疾人)等。

    2011年3月,在市委统战部的指导下,我市部分民营企业家、民主党派成员、宗教团体负责人及社会各界人士,自愿发起成立和谐贵阳促进会,作为第三方力量参与化解社会矛盾,助力民生改善。

    随后,在总结运用和谐贵阳促进会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和谐促进会向区(市、县)扩展,并向基层延伸。

    在市委统战部的指导下,全市各级和谐促进会全力投入全面小康创建工作中,通过实施产业扶贫、技术扶贫,进一步增强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众的“造血”能力,为基层群众脱贫致富创造条件,为基层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和谐贵阳促进会相关负责人说,截至目前,市、10个区(市、县)、45个基层和谐促进会相继建立,三级和谐促进会网络初步建成。三年来,各级和谐促进会已筹集捐款1.71亿元,投入帮扶资金1.31亿元,参与化解社会矛盾、实施民生改善项目1235个,惠及群众20余万人。本报记者 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