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连续四次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29.11.2020  20:33

文明滋养城市气质

——贵阳市连续四次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听说贵阳又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这已是连续四次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我为爽爽的贵阳点赞。”11月22日,贵阳市民许蒙说,感觉非常骄傲与自豪。

  对于一个城市而言,文明不仅代表了城市的深厚底蕴,更是彰显着城市的人文情怀。

  从1999年提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贵阳用实际行动浇灌文明之花,文明已经融入市民的血脉里。

  激发向善基因 传递城市温度

  2017年8月,广东卫视《你会怎么做》栏目播出了一期在贵阳摄制的节目。节目中,一位乔装成“背篼”(农民工)的演员在大街小巷的店铺讨水喝。隐藏的摄像机记录下了贵阳人的做法,没有一个人拒绝“背篼”的请求。其中,一名水果店店员送上了一瓶未开封的瓶装水,一位羊肉粉店老板还送上了一碗热米粉。

  贵阳人的举动,让全国网友纷纷点赞,关于这条新闻的点击量超过3000万次。“贵阳人善良直爽讲义气,这是一座温暖的城市。”节目组制片人和演员连连称赞。

  贵阳人用行动诠释着文明的内涵,也传递着这座城市的温度。

  筑牢精神高地,激发向善基因,铸就城市之魂。近年来,贵阳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巩固提升“十进”宣传活动、举办“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大赛……在创文的路上,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驰而不息地培育各类载体,推动公民道德建设,努力建设有温度的道德高地和精神家园,形成了“我参与、我共享、我快乐”行为自觉,推进城市文明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弘扬志愿精神 诠释爱与奉献

  “老人家,我是志愿者,我来帮您提东西。

  “小朋友,我牵你过马路。

  在贵阳市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臂系“绿丝带”的志愿者。纠正不文明行为、助人为乐……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爱与奉献。

  “绿色带”群体中有教师、医生、社区工作者、企业职工、学生……来自不同行业,年龄有长有幼。

  83岁高龄的志愿者雷月琴坚持36年的巡河习惯。每天的头等大事,就是前往南明河、金钟河流域,用行动守护碧水。

  “奶奶,这是文明倡议书,你看一下。”公交站、景区旁、社区里,来自校园的志愿者向行人发放创文宣传册,宣传讲解创文活动的意义,倡导城市文明风尚。

  据介绍,贵阳市不断创新深化“绿丝带”志愿服务品牌,让“绿丝带”的文明旗帜高高飘扬。目前,该市有注册志愿者88.7万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18%,注册志愿服务团队2310个。今年共发布志愿服务项目23340个,各地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策划开展活动42000余场次,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1702万小时。

  闪耀“智慧之光” 提升文明程度

  11月10日,贵阳市民高女士看到一辆违法停放的车辆,给过路车辆和行人造成了极大的困扰。于是,她拿出手机打开“斑马信用”APP,选择“违法人人拍”,然后将图片上传。

  “群众在遇到不文明交通行为时,可以通过‘斑马信用’APP拍照上传,交警部门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交通违法行为进行处理。”贵阳市公安交管局民警刘纵纬解释。

  据介绍,2019年9月上线的“斑马信用APP”是贵阳交警服务群众的便民平台和文明交通“共建、共治、共享”平台。“驾驶人下载‘斑马信用’APP注册激活后,可以获得自己的交通信用积分。”刘纵纬告诉记者,用户还可以通过公益活动、辅助执法等方式提升交通信用分;当发生交通违法、交通事故、履约逾期等情况,则作相应减分处理。信用分越高的驾驶人,可以获得业务优先办理等权益。

  作为“中国数谷”,贵阳市依托大数据优势,不断提升社会治理和管理水平。贵阳市城管部门打造了城市管理大数据市容环境监管系统。这套系统主要由应用系统、物联网2个支撑平台,以及13个业务子系统构成,能实时对人员作业、垃圾清运及处置、公厕保洁等各类环卫数据进行多维度可视化监测。

  智慧交管、智慧城管……借助“智慧之光”,贵阳持续巩固创文成果,提升城市的文明程度。(记者 高艳飞)

[责任编辑: 栾小琳 黄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