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息烽县苗汉同胞手牵手共奔富

08.10.2014  15:02
  9月29日,记者走进息烽县青山苗族乡田间地头,耳闻目睹的是苗汉同胞互帮互助,共同分享丰收的场面。

  在该乡核桃坝,村干部说,我们这里苗汉互帮互助,蔚然成风,村民王发勇夫妇常年生病,为了供孩子上大学,家庭捉襟见肘,还住在上个世纪80年代修建的土呸房里。虽然国家补助他部分建房资金,他夫妇却高兴不起来,在他万般焦急之际,今年3月,汉族村民张天发请上几位老乡主动帮他挖地基、砌砖、盖房,在左邻右舍的帮助下,仅仅4个月,他一家人住上了新房。王发勇逢人便说,我们能住上新房,多亏了大家的鼎力相助。

  “感谢刘代表,让我们苗家妇女学会了刺绣!”青山村中二组村民刘国秀告诉记者。省人大代表刘敏,这位苗族妇女,她不仅拥有一双巧手,坚持言传身教,用自己的勤劳带领村民发家致富。在她的带领下,苗族刺绣、苗家灰豆腐也初步形成产业,走向市场,如今,她们的刺绣作品一副能卖上1000余元,已经撑起了家庭的“半边天”。

  绿化村的张义富,平时喜爱研读种植方面的书籍,周边村寨谁家在核桃种植和管护上碰到难题,他总是乐呵呵帮助破解,人们管他叫核桃管护“土专家”。他经常背着一个挎包,奔波在田间地头,针对种植户反映核桃苗时常出现“夭折”的现象,他还在田间地头手把手教种植户施肥、剪枝及病虫害防治等。他制作核桃管护课件21个,刻录光碟1000余张,组织群众开展培训50余次,培训村民1000余人。目前,全乡核桃种植面积已扩大到1.2万亩。村民们说,我们的核桃年年获得丰收,张义富功不可没。

  近年来,该乡的民族团结氛围浓浓,苗族刺绣、芦笙、押枷、摔跤等民族文化在校园传承,二月厂、四月八、苗族山歌对唱等民族传统节日红红火火。苗家表演的芦笙舞蹈“蒙垛革”、“够蚱”获得省第七届少数民族运动会金奖。该乡以黑白或蓝白为主的刺绣,在贵阳市的书画、刺绣、摄影作品大赛上获得二等奖、刺绣、剪纸在2010年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上获得一等奖。

  该乡负责人介绍,青山建乡30周年来,全乡未发生过民族不团结的纠纷现象,去年群众安全感测评满意度达98%,群众幸福指数高,为贵阳市民族地区率先实现同步小康营造了和谐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