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治标治本施综合之策 同心同力建平安之城
治标治本施综合之策 同心同力建平安之城
——贵阳市加强社会治理深化平安建设工作综述
今年前10月,贵阳市刑事发案数同比下降21.22%;在全市信访积案和贵州省“百日攻坚战”交办信访事项中,贵阳市初信初访化解率达96%以上;3500余名网格管理员积极做好调节矛盾、维护稳定等工作,全市480个居委会综治工作站规范化建设全面推进……
成绩的背后,是长期的努力。为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贵阳市部署了严打严防“两抢一盗”、降刑事发案的“两严一降”专项斗争;为维护好群众合法权益,贵阳市把信访维稳工作作为反“四风”“一号工程”来推进;为实现社会长治久安,贵阳市注重基层“网底”建设,夯实基础,推动平安城市长效发展……
平安是和谐的基础,是发展的前提,是极重要的民生。作为全省发展的“火车头”、“发动机”,贵阳在贵州省加强社会治理深化平安建设中作表率、走前列、做贡献,重拳出击、鼓气奋进,上下一心、协同作战,共建平安城市。
深化“两严一降” 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
治安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社会平安,是百姓不变的期盼。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2013年9月29日,贵阳市发出“动员令”,部署“两严一降”专项斗争,明确“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实现社会治安根本好转”的目标,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动员号角吹响,凝聚起贵阳市推进平安建设的强大力量。这一年,贵阳市刑事发案数同比下降18.24%,群众安全感达94.20%,安全感超过贵州省平均值。
在成绩面前,贵阳全市上下并未止步不前,而是进一步强化党委主责、政法部门精准打击等工作,迎接新的挑战。今年1月12日,贵阳市“两严一降”推进大会强调进一步降低刑事发案,在全省平安建设中作表率、走前列、做贡献。
不干则已,干则一流。全市上下众志成城,工作紧锣密鼓向前推进。
贵阳市把平安建设作为“书记工程”强力推进。通过“书记抓”,贵阳市委书记明确全市各级党委要切实承担起“牵头抓总”的职责,提出签订一个责任书、建立起一套流动人口登记和动态管理制度等两个“十个一”的具体要求,要求各级党委、政府抓好落实;亲自督战,将全市刑事发案“绿、黄、橙、红”四色预警显示屏挂在办公室,随时掌握发案情况,及时分析研判;通过“抓书记”,贵阳市委书记与各区(市、县)委书记、区(市、县)委书记与乡(镇、社区)党委书记层层签订责任书,牢固树立社会治安是书记“主业”的意识,明确各级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健全工作责任体系。
专项行动中,作为“主力部队”的政法部门责任重大。为此,贵阳市政法部门迅速集中优势力量,开展“严打”,在较短时间内显著改善治安状况——
公安机关扁平化指挥快速反应、主动进攻式盘查、24小时见警,开展打击“两抢一盗”、黑恶势力犯罪等行动;
全市法院每半月组织一次公判活动,依法重判,震慑刑事犯罪;
贵阳市检察院畅通办案流程,提高办案效率,提升办案质量,“稳、准、狠”打击“两抢一盗”犯罪……
今年前10月,贵阳市刑事发案数同比下降21.22%,其中,“两抢一盗”案件发案数同比下降22.05%,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向好。“两严一降”工作开展以来,贵阳公安机关共打掉犯罪团伙130多个,破获“两抢一盗”案件2000多起。
实施“一号工程” 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铁拳治理,深入推进“两严一降”,维护了社会治安秩序。为深化平安建设,贵阳又打出“组合拳”,将信访维稳工作推向重要位置。
随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信访维稳压力进一步加大,信访维稳工作充满复杂性和艰巨性。但“办法总比困难多”,骨头再硬也要啃,群众的问题再难也要解决。贵阳市委、市政府以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把信访维稳工作作为反“四风”“一号工程”来抓,确保群众来信来访百分之百有说法、百分之百有结论,切实维护好群众合法权益。
心装百姓期盼,落实“一号工程”,肩扛责任,一盯到底——
各级各部门党政“一把手”作为信访维稳工作“第一责任人”,始终站在信访维稳工作的第一线,亲自研究、部署,通过包案化解、包片督查督办、公开定点接访等措施,协调重大信访疑难案件,化解“骨头案”;
通过以上率下,每周2名市领导、区(市、县)每天1名县领导到各级群工中心接访,各区(市、县)党政“一把手”、市直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亲自接访、协调重大信访疑难案件已成常态;
建强群众工作平台,建立市、区(市、县)两级群众工作中心,健全乡(镇、社区)群众工作站、村(居)群众工作室,提升基层协调解决矛盾和问题的能力;建强动态管理平台,建立相关台账,进一步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减少“存量”,深入实施“信访积案化解年”、“百日攻坚战”活动,实行一案一策,最大限度化解信访积案;预防“增量”,建立居(村)委会一级信息员制度,做到信息全收集、事态全掌控;减少群访量,对极易引发群体访的征地拆迁、劳动纠纷等领域,由分管市领导牵头,组成工作组开展专项治理……
坚持问题导向,重点突破,确保矛盾和问题实现案结事了,“一号工程”向长效机制推进。
如今,贵阳各区(市、县)纷纷出台措施,推动“一号工程”实施:南明区把信访维稳作为“平安南明”提升工程的载体;清镇市对信访维稳工作实行“一月一排位、一考核、一问责”……
目前,贵阳市信访积案和省“百日攻坚战”交办信访事项化解率达75.5%,初信初访化解率达96%以上,新增信访事项基本做到及时就地化解。
“两严一降”“一号工程”战果丰硕,贵阳市又积极部署,立足长远,从夯实基层基础入手,筑牢治安“网底”,以从根本上解决平安建设存在的问题。
贵阳市通过做强社区、做实居委会、强化网格化管理等措施,完善平安贵阳升级版的长效机制,为实现社会治安根本好转奠定坚实基础——
强化社区对平安建设的统筹能力,在社区党委下设政法委,在社区服务中心组建综治维稳工作部,按照“一社一所”要求,全市新设立48个社区派出所,新增2000名民警、按1:2配备辅警,根据工作需要设立46个片区司法所;
强化居委会的作用,赋予居委会对区域内公共户单位综治考核权及在推先评优中的综治审核权,全面推进480个居委会综治工作站规范化建设,社区民警完全脱离110接处警,全身心在居委会开展警民联动、联治、联防等工作;
强化网格管理,以200—400户为标准,将新型社区划分为2768个网格,配备3500余名网格管理员,做好调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等工作;发动辖区社会力量,建立491个社会联防联控组织,各部门联动参与群防群治……
基层治安“网底”进一步筑牢,平安建设呈现出新的面貌——
白云区白沙关社区在网格化管理中,加强责任体系、防控体系、技防物防和群防群治建设,今年前10月刑事发案同比下降51%;
南明区司法局遵义片区司法所辖区流动人口占比大,曾是贵阳市犯罪率较高的区域,通过建立信息化管控平台、实施联动帮扶等措施开展社区矫正工作,辖区无重新违法犯罪及脱管、漏管现象发生;
云岩区宅吉社区白腊井平安院落是贵阳市开发的第一个居民住宅小区,平安创建中,小区通过强落实、广发动等措施,成为贵阳市老旧小区改造的典型……
各方总动员,社会管理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末梢”,基层平安建设不再上演“独角戏”,全社会力量“大合唱”渐成常态。
一年来,贵阳市共新增加7000个高清探头,安装更换“平安E家”防盗报警电话59141个、超B级防盗锁芯17437个,一批治安隐患得到消除。全市已组织近20万名各界志愿者佩戴治安“红袖标”参与社会面防控工作,基层平安建设强力推进。
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继续深化“两严一降”、实施“一号工程”、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使人民群众安全感持续保持在90%以上,着力打造“安全、法治、和谐”的平安贵阳升级版,贵阳矢志不渝。(张勇 黄圣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