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盘活存量做好增量 破解孩子“上学难”问题

08.09.2014  12:57

    刚刚过去的“开学日”,让观山湖区世纪城社区居民姚茂刚好歹缓了一口气。

    为了三岁儿子上幼儿园的事,姚茂刚老早就忙活开。“十几万人的世纪城,只有观山湖区第一幼儿园一所公办幼儿园。”他几次想托人“加塞”,由于入园人数爆满,每次都“徒劳而返”。

    姚茂刚只得将目光投向民办幼儿园,前后走访六七家,排队、报名、登记……辗转一个月后,最终让孩子“”进了一个离家较近、每月收费1380元的民办幼儿园。“这个费用对我们年收入不到四万的家庭来说,负担还是有些大。”姚茂刚有些无奈,“每个月还有房贷等一大笔固定开支。

    同样作为家长,“上学难、上好学难”对家住乌当区新添寨的宋明星来说,同样感触深刻。

    2012年6月,宋明星的女儿初中毕业,“贵阳市的几所省、市级示范性高中几乎都在主城区,不仅入学名额竞争激烈,离家也比较远。”他咬牙交了一万多元的择校费,如愿让女儿进了一所省级示范性高中。“女儿现在每天上学来回要坐两个小时公交,早上六点过就得起床,很辛苦,但没办法。”宋明星期盼着,有朝一日,全市教育水平都提高了,到哪都能上好学校。

    贵阳市教育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贵阳市与其他西部省会城市比较,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与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两项指标挂末,学前教育三年入园率在12个西部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五。以到2015年常住人口500万测算,贵阳市学前教育缺学位5.16万个,义务教育小学缺学位10.9万个,初中缺学位4.25万个,普通高中缺学位0.9万个,中职缺学位3.96万个。特别是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师资力量不足,预计到2015年还需要增加教师10000人。

    “差距和问题的出现,与思想上不够重视,财政投入相对不足,教育配套规划建设不到位,教育管理不够精细,师资队伍建设力度较小等有很大关系。”贵阳市教育局局长赵福菓认为,这些是制约贵阳教育发展的“短板”。

    为了补齐“短板”,贵阳市各有关方面从问题入手,在深挖潜力盘活现有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努力做大做好教育资源增量——

    8月29日下午,新落成的修文县第二实验幼儿园里一片繁忙,一边是家长带着孩子前来办理入园手续,一边是施工队忙着将剩余的桌椅安装完毕,只待开学。“二幼是县城第二所公办幼儿园,可提供540个学位,基本能保障县城适龄幼儿入园的需求。”修文县教育局计财科科长朱友华说。

    今年,贵阳市将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0所,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14所,实现75%的乡(镇)和社区有公办或普惠性幼儿园。

    不仅新建幼儿园相继落成开学,提升教育水平的行动也迅速开展起来。

    9月1日,作为京筑教育合作的重要成果,北京市西城区黄城根小学、北京市第八中学、北京市一六一中学、北京市实用美术职业学校、北京市北海幼儿园等5所北京优质学校在筑举行贵阳分校揭牌仪式。

    北京市第八中学贵阳分校负责人王欢告诉家长,不论是在规划、理念、制度等软件方面,还是在教室、设备、生活配套等硬件建设上,甚至是在师资培育模式上,分校都将共享这所首都名校的优质资源,全部实行“高配”。

    此外,贵阳市今年将新建、改扩建城镇义务教育学校8所,新建小区配套中小学14所。目前,乌当乐湾国际学校、为明国际实验学校、清镇养正国际学校、清镇一中广大国际学校等一批学校已经投入使用,优质教育资源总量进一步扩充。

    “增、扩、联、助、清、强、统的七字方针,是今年我们解决‘上学难、上好学难’问题的具体举措。”赵福菓总结道,增就是增网点,编制完善从学前到高中教育的空间布局规划;扩就是扩资源,增加学校学位;联就是联优质,引进北京、山东优质教育资源,推进14个教育集团建设等,通过这些举措,在贵阳市形成统筹推进教育事业的合力,努力缓解“上学难”、“上好学难”。(田方 罗海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