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逾六成合同类项目开工
贵阳市“3.1”、“3.21”活动签约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截至6月20日——
逾六成合同类项目开工
李勇/制图
来自贵阳市投资促进局的消息,截至6月20日,贵阳市在“3.1”、“3.21”大数据招商引资活动上签约的48个合同类项目已开工30个,开工率达62.5%,其中6个项目已投产,投产率为12.5%。
自去年9月8日中关村贵阳科技园挂牌成立以来,贵阳市抓住机遇,迅速将大数据产业作为推动经济发展提质转型的主攻方向,举全市之力强力推进。
贵阳这样的后发地区,要发展大数据这样的前沿高端产业,可能吗?
来自权威机构的消息给出有力佐证——被誉为数据行业“两会”的中国数据中心产业发展大会公布了《关于表彰2013-2014年度数据中心优秀单位的通知》,贵阳在“最适合投资数据中心的城市”评选中位居榜首。
与世界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贵阳已然开始发力——
顶层设计方面,贵阳市结合实际编制完成《贵阳市大数据产业行动计划》、《贵阳市推进大数据互联网产业发展工作方案》,完善产业布局、确定奋斗目标、细化工作措施。
招商引资方面,自“9.8”活动以来,贵阳市相继成功参加“3.1”贵州·北京大数据产业发展推介会,举办“3.21”贵阳·深圳大数据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推介会,共签约大数据及相关产业项目92个、签约金额963.5亿元,其中合同类项目48个、总投资309.9亿元,引进京东电商产业园、讯鸟云计算中心、互联网金融产业园等一批标志性项目,大数据招商引资取得重大成果。
为确保招商项目快速推进,贵阳市建立“十天一上报,一月一通报,双月一调度,年终一考核”工作制度和督办制度,制定“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的责任机制,推进落地项目加快建设、合同项目转落地、意向协议转合同。
随着西南大宗商品电子交易中心项目的投产和运营,短短三个月时间,贵阳市大数据系列招商活动签约项目中,已有智慧教育建设等6个项目投产,投产率达12.5%。
在不到一年时间里,贵阳市以科技创新、区域合作为引领,以中关村贵阳科技园为平台,抓顶层设计、抓招商引资、抓项目落实、抓统筹推进,大数据产业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孙惠楠 涂俊超)
背景链接
根据《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规划纲要(2014-2020年)》、《贵州省关于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若干政策的意见》,贵阳市结合自身实际编制完成《贵阳市大数据产业行动计划》,《行动计划》在规划上衔接贵安新区,作了“一轴两基地多园”的大数据产业空间布局。
其中,一轴是指大数据产业轴;两基地分别为贵安新区大数据存储基地、高新云应用平台基地(含高新区、白云区、综保区);多园指各区(市、县)的大数据特色产业园。
《行动计划》提出,到2016年底,贵阳大数据相关产业规模将达到540亿元。(注:今年预计贵阳市信息产业规模总量达到660亿元,其中大数据相关产业198亿元,全省信息产业规模总量目标为1500亿元)。
企业故事
“打造本土第一家大数据全产业链服务机构”
本月中旬,我省最大的民营大数据中心——贵州翔明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大数据中心一期投入运营。这个“海量数据”仓库的建成,更坚定了翔明科技打造本土第一家大数据全产业链服务机构的决心。
作为本土IT企业中的先行者,翔明科技慧眼独具,从2012年起便开始大数据产业的掘金之旅,并基于自身汇聚的大量数据资源,陆续推出全商通、预约诊疗、智慧旅游、西部在线等业务,目前用户总数已超过百万。
为汇集更多数据资源、建起大数据产业发展的“高速公路”,翔明科技加紧建设数据中心。总面积2000多平方米、拥有383个数据服务器机柜的一期机房一经投用,一半以上服务器机柜即被金融、通信等领域的大企业争相预定。
“我们正在开发建设一个分别面向金融、政务、电信、医疗和旅游等服务行业的专业云。”翔明科技相关负责人介绍,企业将在大数据中心的基础上,探索建立有利于云计算发展的创新管理和服务模式及安全保障机制,形成一个能满足市场需求、安全可靠的软硬件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