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避暑游堪比黄金周
进入暑期以来,高铁带来的便利交通与得天独厚的清凉气候组合,让爽爽贵阳的旅游市场迎来井喷之势。
记者从贵阳市旅发委获悉,今年1至7月,贵阳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980万人次,同比增长17.26%;实现旅游总收入610亿元,同比增长19.4%。其中,7、8两月以来,贵阳景区普遍接待量持续走高,部分景区接待量可比肩国庆、春节黄金周。
今年7月,花溪天河潭景区共接待游客11万人次,同比增长约50%。“来自省外的团队游客数量增幅达到50%,其中大部分是高铁游客。”天河潭市场部副经理黄维介绍:“到周末就更加火爆,接待量与黄金周差不多。”
8月以来,修文桃源河漂流景区共接待游客5.5万人次,同比增长40%,其中水上乐园共接待游客约2.8万人次。南江大峡谷暑期游客接待同比增长50%,景区内住宿“一房难求”。 进入暑期,贵阳各大旅行社纷纷启动高速运转模式。贵州中国青年旅行社7月份共接待400个旅游团队,是该旅行社2014年上半年接团量的总和;贵州太平洋国际旅行社7月接待200余个团队,同比增长近30%。该社负责人郭骥介绍:“我们主攻华东市场,往年飞机游客占了90%,沪昆高铁开通后,高铁游客占到50%。”
旅游业界人士分析认为,贵广高铁、沪昆高铁相继开通,大大降低了游客来贵州的时间成本,吸引了珠三角、长三角、华中、华北等地区的潜在客源,成为贵阳今夏旅游井喷式增长的重要外因。
另一方面,贵阳市从2008年起以“避暑季”为载体,持续打造“爽爽的贵阳·中国避暑之都”城市品牌,成为贵阳旅游持续增长的内在动力。来自贵阳市旅游产业发展委的数据显示,从2008至2014年,贵阳每年5月至10月的旅游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
在多重利好之下,贵阳的乡村旅游业受益良多。在开阳县的南江乡、禾丰乡,旅游经营已经成为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开阳南江乡龙广村村民陈世良介绍,自己在2005年开起“农家乐”,生意一年比一年好,年经营收入能达到20万元;修文大石乡石林村,每年夏季都会吸引上千名外地避暑客,大都是居住两三个月的长客。
据了解,贵阳市将进一步完善“吃、厕、住、行、游、购、娱”七大要素,逐渐规划建设一批餐饮集聚区,到2017年力争打造100至120家避暑度假精品酒店,加快打造一批精品旅游景区,推动特色旅游商品的研发以及生产规模化、品牌化,着力解决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和旅游产品供给不足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