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鲜菜涨幅低于周边省会城市
上半年CPI上涨1.3%,处于低位运行区间
贵阳鲜菜涨幅低于周边省会城市
昨日,国家统计局贵阳调查队发布了今年上半年贵阳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即CPI)。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市CPI处于全国低位运行区间,贵阳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3%,全市物价呈现温和上涨的态势。与市民息息相关的8大类消费中,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上涨明显。
统计显示,上半年,贵阳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排第33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在全省9个中心城市排第7位。
上半年,贵阳市居民消费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均呈上涨态势。其中,食品烟酒价格上涨1.1%,衣着价格上涨1.5%,居住价格上涨0.3%,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1.0%,交通和通信价格上涨2.1%,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上涨3.4%,医疗保健价格上涨0.5%,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上涨0.2%。
从8大类对总指数涨幅的影响情况来看,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上涨影响总指数上涨0.42个百分点,为八大类之最。食品烟酒价格上涨1.1%,影响总指数上涨0.34个百分点,对总指数的影响程度仅次于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交通和通信价格上涨2.1%,成为影响总指数上涨的又一重要因素,影响总指数上涨0.24个百分点。
上半年全国鲜菜涨幅为7.8%,全省的涨幅为7.7%,贵阳市的鲜菜价格涨幅为4.8%,明显低于全国和全省的涨幅。这主要得益于贵阳市“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深入推进。
据了解,目前全市惠民超市数量由年初的70余个增加到83个,行政社区覆盖率超过60%,逐渐确立了其在零售端的主导地位。从调查的28种鲜菜农超价格对比来看,惠民超市优势明显,有24种价格低于农贸市场,占比达85.71%;从各月鲜菜同比指数与周边城市对比看,除2月份外,其余均排末位。
针对本次CPI统计的情况,国家统计局贵阳调查队也提出建议:目前,应利用大数据手段精准分析人口分布、消费习惯、“菜篮子”商品消费构成,合理选取惠民生鲜超市建设点,加快惠民生鲜超市建设,通过城市“三变”等方式,对传统农贸市场进行“农改超”,确立惠民生鲜超市在零售端的主导地位。同时国际油价的不断上调,增加了鲜活食品运输成本,还应重点关注其对终端销售价格的影响。(记者 陈玲)
[责任编辑: 吴雨 邓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