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市民生导向助力改革构建和谐幸福新家园

09.02.2015  18:03

        民生是改革的最终落脚点;改革需要民众“点赞”。2014年,赤水市突出民生导向,聚焦群众关心的扶贫开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启动实施了一批惠民便民改革事项,赢得群众支持,全年群众对经济社会发展满意度位居全省第二。

        社会救助一站式。民政部门牵头,各乡(镇、街道)依托现有政务大厅,设立统一的“社会救助服务窗口”(加挂乡(镇、街道)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负责受理低保、受灾救助、临时救助(含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医疗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参保和就业援助等各类救助申请,建立起统一的“前台一门受理,后台转办分办”的社会救助新机制,方便了救助对象、整合了救助资源、提高了救助效率。该项改革实施以来,已救助城乡低保、住房救助、医疗救助等救助对象百余人次。与此同时,对低保对象实行核查,取消低保对象近2999人,新增低保对象1975人,实现了低保对象的动态管理,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

        社保经办柜员制。人社部门以“参保对象为中心”,积极推进社保经办“专管员制”向“柜员制”转变,通过优化科室设置、人员组合,增设社保大厅经办窗口由5个至10个,并配套实施首问负责制、办事程序公开及  “五制四公开三亮明”等改革举措,变垂直式管理为扁平化服务,达到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服务效率、提升服务质量目的,受到参保人员普遍欢迎。与此同时,扎实推进社保改革,实现了省内异地就医联网即时结算;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相互转入。

        精准扶贫点对点。完成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全面推进“六个到村到户”,积极探索“公司+合作社+农户”扶贫模式,建立企业、大户与贫困农户利益连结机制,全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9300人,长期镇实现减贫摘帽。此外,积极推进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将8个自供区水管单位及其供电网络一并纳入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全市4万余名自供区群众因历史遗留造成的用电不稳定、不安全等突出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医教改革惠民生。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聚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本任务,进一步修改完善校长任期制、聘用制和目标管理制,健全教师绩效考核办法,大力推进新课改,高、中考上线率持续攀高,赤水一中连续两年有考生考入清华北大。初中、小学辍学率控制在1.35%、0.08%左右。推广职教校企合作模式,职教中心与12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以工交替”拓宽学生实习就业门路。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市医院推行妇科、产科分离,剖腹产率由75%下降至35%;启动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工作,全市26850户、10余万农村居民享受到签约医疗服务;全面落实“单独二孩”政策,办结二孩生育证371个,居遵义第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三个百分之百”为要求全面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公立医疗机构基药使用率超过40%。

        社会治理促和谐。全面推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十百千”工程,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包案化解和带头接访制度,矛盾纠纷调处率100%,调处成功率96.65%。建立犯罪实时控制机制建设,新建大桥、人和、康佳、文华、金华五大街面警务巡控网格,设置15条重点路段“巡控线”,构建起“10分钟环线网格巡逻服务圈”和“5分钟接处警网络”,110警情现场到达时间平均缩短5分钟,初步实现第一时间收集信息、赶赴现场、化解矛盾、平息事态、控制危害、抓捕罪犯、维护稳定、服务群众目标,全市社会治安群众满意度达到97.51%,安全感97.81%,在全省、遵义市排名前列。此外,创新社会组织管理方式,新登记社会组织33个,积极引导社会组织有序参与社会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