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市着力解决惠民政策“最后一公里”问题
新华网贵州频道7月25日电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赤水市以民生资金、民生项目为主线,组建了14个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着力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梗阻问题,成为基层惠民政策的护航卫队。
根据贵州省委、遵义市委的统一安排部署,赤水市委在纪检监察片区协作联动组的基础上,以乡镇为单元,统一设立了14个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组长由赤水市纪委派出纪工委监察分局书记(局长)兼任,副组长由乡镇纪委书记兼任,特派员由乡镇纪委专职副书记、专职纪检监察干部兼任。每个特派组负责本乡镇民生项目的日常巡查工作,关键节点和案件查办实行片区内交叉。
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分赤水东线、西线、中线设立集中工作办公室,工作经费及后勤保障以赤水市纪委支出保障为主。目前,赤水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同步实现“四个到位”,即挂牌公示到位、人员配备到位、办公设施到位、经费保障到位,为特派组开展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赤水市全面理顺市纪委监察局与特派组的关系。市纪委监察局与特派组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各特派组直接受市纪委监察局领导,在市纪委监察局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独立履行监督检查职责。同时,理顺特派组与乡镇党委政府的关系。特派组与乡镇党委、政府的关系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特派组有权有责对乡镇党委政府的工作进行巡查。此外,理顺特派组与乡镇纪委的关系。特派组与乡镇纪委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乡镇纪检监察工作仍由乡镇纪委按照党章和行政监察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组织实施。
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紧盯涉农资金流向和涉农项目实施情况,确保涉农资金进入农户腰包,真正惠及农户。针对涉农项目,特派组实行“四看”,即看项目是否真落地实施、是否如期推进、质量是否过关、于民是否实用。特派组一月一暗查,背靠背掌握所在乡镇的干部作风。长期镇财政所长、林业站负责人、村支书、村主任因林业天然保护林补助款兑现不及时慢作为,误导群众认为被侵吞,被特派组调查后交由乡镇纪委问责。
赤水市纪委监察局积极推行“双重巡查”制,即市纪委监察局重点对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履职情况实施巡查,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集中对民生项目、资金等实施巡查,有效实现内部巡查与外部巡查的有机衔接。特派组在巡查中发现的问题,坚持问题查不清不放过、问题不解决不放过、调查建议不落实不放过的原则,该整改的督促整改到位,该责任追究或立案查处的一律实行责任追究或立案查处。
截至目前,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已进行3次大型民生项目巡查,涉及8大类130个民生项目60085.393万元的民生资金;督促部门取消不符合保障条件的农村低保对象1038户2429人。发现新农合2013年住院次均费用超出部分扣罚定点医疗机构114万元,2014年违规支付32.19万元。接到涉及民生信访件20件,涉及金额152.21万元,立案6件11人,挽回经济损失30余万元。(袁春平 雷小容 喻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