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288户贫困群众告别深山住进城

25.03.2016  21:22

    3月21日上午,赤水市飞龙广场热闹非凡,来自该市各乡镇的首批288户易地搬迁扶贫群众在此抽签选房。所不同的是,这次他们的新房在城里,而且现场还有赤水劳动就业局提供的300多个就业岗位可选。

    来自两河口镇马鹿村深山里的屈新秀,全家4口人,因丈夫去世,为了抚养1位老人和2个孩子,她选择到竹木加工厂务工,去年不幸左手臂成了六级伤残,花了30多万元医药费,在外借了10余万元,家庭因病返贫,镇政府把她家列入易地搬迁扶贫对象。屈新秀希望孩子能在城里的学校上学,自己能在城里找一份工作。当天,屈新秀选了一套经开区安置点的房子,在就业咨询台申请登记了城管公益岗位。

    今年,赤水市为了让易地搬迁扶贫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动员有进城意愿的1055户易地搬迁扶贫对象进城安家。政府在城区选择了6个安置点现房安置,并统一按1.5万元的标准进行了简装修,完善了小区物业和配套公共设施,群众拎包即可入住,而房价则按成本价结算,每平方米1530到1780元,比当地商品房每平米均价3000元低出很多。政府在工业园区和社区开发了300多个就业岗位。在上级搬迁政策基础上,政府本级财政补贴贫困搬迁户每户6.5万元,补贴非贫困搬迁户每户4万元,仅此一项就增加财政支出约1亿元,占财政收入的六分之一,对于赤水这样一个囊中羞涩的“吃饭”财政来说,出手很“阔绰”。

    相比之下,赤水市委、市政府办公用房却表现得相当“吝啬”。赤水市委政府办公楼都修建于1972年,有44年历史,一座是砖木结构,一座是砖混结构;两栋附楼则是军阀周西成于上世纪20年代修建的,有近100年历史。在里边办公,地板会“咯吱咯吱”响,天花板会掉灰。这里有20多个部门的400多干部办公。

    为什么政府还住着40多年甚至上百年的办公楼呢?在市委政府大院工作40多年,已经80多岁的退休干部郭首先说:“赤水是革命老区,传承了艰苦朴素的红色基因,政府不修办公楼,而把钱用在了事关民生的刀刃上,是实实在在的为群众着想。

    据统计,“十二五”期间,赤水市本级财政挤出2.5亿元财政资金用于扶贫和民生事业。

    已经80岁的王建彬老人,家住旺隆镇同兴村,去年房屋失火烧了,全家5口人居无定所,选到新房后的老人,高兴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还有许许多多困难群众与王建彬老人一样,受益于政府的扶贫政策,在城里开始他们的新生活。(刘荣誉 罗永焱)

[责任编辑: 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