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章县依托退耕还林发展核桃产业打造“两江”屏障

11.08.2015  17:37

生态产业化 产业生态化

——赫章县依托退耕还林发展核桃产业打造“两江”屏障纪实

赫章全国核桃标准化示范基地一角。李学友 摄

    新华网贵州频道8月11日电 盛夏时节,走进赫章夜郎国家森林公园,听松涛阵阵,面向漫漫林海,畅享清凉之旅……地处贵州西北部乌江北源的六冲河和三岔河源头的赫章县,平均海拔1996米,属于暖温带温凉春干夏湿气候区。国土面积486.77万亩,林业用地260.18万亩;公益林面积170.58万亩,其中国家公益林115.58万亩、地方公益林55万亩;辖水塘、平山两个国有林场,总面积6.62万亩。2014年森林覆盖率为51.64%。

     资源富集,打造绿色生态屏障

    赫章,是一块生态资源丰富的“绿色宝地”,是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发祥地,是“中国核桃之乡”、“中国樱桃之乡”、“全国核桃林业标准化示范区”、“中国野生韭菜——多星韭之乡”、“中国半夏之乡”,是贵州省草地生态畜牧业重点县之一、贵州中药材主产区之一。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由于历史上森林资源遭受极端破坏,导致生态环境失调,水土流失特别严重,贫困面貌不断加剧。1987年,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在赫章视察时,看到赫章恶劣的生态环境和农村极贫困的面貌,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高瞻远瞩地提出了毕节地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发展主题。1988年6月,经胡锦涛同志亲自倡导并报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了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

    近年来,赫章县委、县政府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对毕节试验区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在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上闯新路、作示范,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全县坚持“生态立县”战略,大力弘扬文朝荣“向荒山要绿地、向瘦地要效益”的精神,将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改善生态与改善民生有机结合,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赫章自2000年以来,先后被列为国家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工程、喀斯特岩溶地区石质荒漠化治理试点县,累计实施造林173万亩,其中坡耕地退耕还林29.02万亩。15年来,全县在退耕还林等工程的拉动下,森林资源面积从1999年的104.99万亩增加到2014年的251.37万亩,森林覆盖率从1999年的21.6%增加到2014年的51.64%。

    在林业生态建设中,全县紧紧围绕“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产业兴”的目标,始终用生态化的理念发展产业,用产业化的方式建设生态,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为长江、珠江上游营造了绿色生态屏障,在贫困山区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