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出重拳治“乡官城居”“走读”3次以上即被追究
“干部像候鸟,频往家里跑;白天寻不见,晚上影难找;办事得赶早,晚了就白跑。”这是3年前,群众对达州部分乡镇干部“走读”现象的生动描述。
2011年,达州渠县针对“走读”问题,专门开展“乡官城居”大调查,结果发现,60个乡镇120名党委书记、乡镇长全部家住县城,乡镇副职领导“城居率”超过七成;2700多名乡镇干部、1万多名乡镇医院、学校等事业单位人员逾六成在县城安家。
近年来,针对“走读”的危害性,达州采取铁腕措施进行整治。
走有所惧“走读”追责
乡镇工作直接面对农村群众,群众白天大多忙农活,早晚抽空到乡政府来办事,干部“走读”非常不便于群众办事。以达州开江县城东南部40多公里的拔妙乡为例,以前机关干部每天“走读”,单程就需要1个半小时左右,严重影响了群众办事效率。
为此,达州市委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改进干部工作作风、切实解决基层干部“走读”问题的通知》,规定全市基层干部包括县级部门延伸单位的干部工作日实行全员“住读”,周末和节假日实行“值带班住读”,出现极端自然灾害、防汛期间,所有人员必须24小时坚守岗位。
有了“住读”硬指标,还需细化监管。该市规定:有“走读”行为3次的,由纪委、组织、人社部门严格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乡镇领导班子内有班子成员出现3次以上“走读”行为的,坚决追究“一把手”领导责任。
为了对干部“走读”进行监督检查,万源、宣汉、开江实行分片包干、分级负责原则,采取定期或不定期方式对各单位干部进行明察暗访,让干部“走有所惧”。万源有32名干部受到通报批评,20个单位“一把手”作出书面检讨,1名干部受到行政警告处分;宣汉对13名“走读”干部进行了诫勉谈话。渠县将“干部住读”情况纳入干部考核和乡镇年度目标综合考核。组建4个督查组,随机轮换督查“住读”情况。同时,在全省率先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在编不在岗”清理行动,263名乡镇长期脱岗人员回归工作岗位。
住有所为 服务群众
既让干部“走有所惧”,也让干部“住有所安”、“住有所为”。达州各县(市、区)普遍加强乡镇机关伙食团建设和管理,充分利用闲置办公室和租借民房安排乡镇干部寝室,添置电脑、电视机、取暖炉、电风扇、饮水机等日常生活用品,尽可能安排好干部食宿。
白天工作干不完,晚上接着干。渠县、开江等地在干部“住读”工作中,探索建立起以夜学、夜议、夜谈、夜访为内容的“四夜”制度,收到良好效果。
为促使“住读”优势得到最大发挥,渠县出台了“三访一交流”制度,要求干部每周至少3天下村(社区)解决难题,至少确定1天为“工作交流日”。
“真没想到,找镇政府办个证件会这么快!”开江县讲治镇双河村村民高伦泽逢人便说。今年春天,他父亲开办的小诊所更换营业执照,需要镇政府加盖公章,为了上午能去县城把这个事情办好,高伦泽早上7点半就来到镇政府党政办公室,工作人员很快就给办妥。要是以前,干部路上一耽搁,一般都要9点后才能办。“以前‘走读’时,干部一个月下两次村。现在每周要下去三四天,所以情况掌握得更为准确。”开江县拔妙乡党委书记许洪伦说。(李卫东 本报记者 曾实)
原标题:出重拳,治“乡官城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