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文化章汉 感受剑河人家
村里古树参天。(彭文贵 摄)
新华网贵州频道11月24日电 隐居黔东南百里原始阔叶林腹地的剑河县南哨乡章汉村,文化现象丰富,民族气息浓厚,颇耐人寻味。11月15日,笔者和几个文友一起造访章汉,充分感受了这个藏在深山里的苗寨古堡。
明清历史在这里驻足
据2008年统计数据显示,章汉村全村401户,2090人,有苗族、侗族、汉族、回族、维吾尔族、满族等民族,有冯、萧、梁、黄、唐、邓、肖、姚、罗、万、石、游、储、闵、龙、张、姜、尹、杨、李、付、吴等22姓氏。一个大山深处的村庄,怎么会有那么多的民族和姓氏?章汉村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清雍正时期它是一个堡(“堡”是清朝时期政府为了防止苗民叛乱,设置的一个地方军事机构)。清乾隆二年胡章《清江志》记载:“章汉堡,土城一道,周围二百三十丈,墙身高八尺脚宽四尺,收顶三尺,茅草苫顶城门三座。安军十七户,内设总旗二名,小旗九名,散军八十六名。有小市。” 这些驻军有不少人回不了原籍,就在这里成家立业。这就是其中的原因。清政府在苗疆侗寨设置的军事机构,除了“堡”外,还有“塘”和“屯”,如南岑塘、江口屯等。中原来的军人与当地百姓融合,自然就形成了独特的塘堡文化现象。
前几年,村里在居村一公里的山坡上建设小学校园和牛打坪,出土了不少大刀、长矛、弓箭等古代武器。原来这一代就是古战场,守军和地方武装曾多次发生过激战。
琼瑶曾从这里路过
据《清江志》记载,章汉是“通古州(今榕江)两粤之要道”。1944年,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月,琼瑶的父亲陈致平、母亲袁行恕带领一家五口从湖南经广西过贵州、四川至重庆,途中,他们曾在章汉停留,后来经剑河县时任县长阮略的挽留,在剑河中学任教。在剑河,陈致平还组织了“剑河抗日宣称演出队”,并亲自担任主演,演出的《红苕熟了》等抗日话剧给剑河人民留下深刻印象。提到琼瑶就是凤凰,剑河健在的不少80多岁的老人都认识他们,因为琼瑶当时小名叫凤凰,学名陈喆。
现在,尽管不少驿道被荒废,但其中不少路段的“花街路”还是很完整。章汉古来就是富饶之地,剑河县的粮仓,清代曾设集市,是交通要道,是古驿站,其中往来商旅、文人墨客不少,可惜这些史料没有得到妥善保存。不过,现在人们还常在驿道边拾到古钱等古代器物。
工农红军曾从这里翻越
1934年红军长征路过章汉,大军走了三天三夜才走完。史料记载,是毛泽东、朱德率领的红一军团。当时老百姓因为不明军队情况而全部躲进深山老林。红军战士没有拿群众的一针一线,虽然有一些重伤病员进村休养,但纪律十分严密。看到军队居然没有危害百姓,那些大胆的群众便勇敢的回村,大胆地接近红军。红军战士向他们宣传革命道理,从此埋下了革命种子。红军在章汉百姓的理解下得到了不少的补给,支持了继续行军。留在章汉治疗的红军战士与地方反动武装进行过激烈战斗,不少人英勇牺牲,长眠于章汉。经受红军革命教育的章汉人,解放初期,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合力围剿地方土匪,使章汉一带人民平安。
故事传说已化为民间习俗
章汉有过稻草节的习俗,这一节日最早叫帮工节。章汉有近2000亩的良田好土,剑河老城米市三分之二的米摊是章汉人摆的。“相传很久以前,章汉田多人少,粮食富足,来往进出这里租田种地,帮工做事的人特别多,帮工与主人关系和睦,帮工勤劳肯干,所做农活,主人非常满意,粮食年年增产,五谷丰收,主人为感谢帮工一年的辛劳,就备好酒好菜款待他们。如此这般年复一年,代代相传,于是演变成了今天的稻草节。”(文芒《章汉稻草节》)为帮工设节日,这在世界上是极为罕见的,这个节日的设置,初衷就是和睦与关爱。
稻草节一过就是三天,杀猪宰鸭打糍粑酿甜酒下田捉鱼,邀请亲朋好友,过得比过年还热闹。第一天大家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不饱不放手,不醉不罢休。第二天斗牛,第三天踩芦笙。这几天家家都煮很多饭,炒很多菜,备很多酒,只要有客人进屋,摆上碗筷就吃——认识或不认识的,“进屋就是客”。待客礼数,就一个词:“热情”;待客的目的:“不醉不归”。小万给父亲打电话:“爸,可能有几个朋友来过节,这些年,猪肉大家早就吃腻了,田头还有鱼吗?”“鱼,没问题。”老人下田,一二三四五,捉来一大盆鱼!
过去,过节都是以家为单位待客,近几年,有些年发展为由村两委组织接待客人。2015年,村两委组织大家做好了充分准备,杀猪宰牛开集体伙食,不管主人客人,在学校操场上,大家围桌就吃。不仅如此,村两委还安排年轻人守住村头所有路口,盛情挽留客人:一定在吃了饭再走。举寨留客,没有足够的热情是做不到的!
全县高考状元在这里诞生
2015年,高考全县理科状元石庆洪就是章汉人,他的高考成绩638分,全州第15名,全省第288名。他完全可以通过贫困专项招生计划或农村专项招生计划去读清华大学或北京大学,可他热爱同济大学的土木工和专业,最后还是选择了同济大学。
自恢复高考以来,章汉村就有二人考取了同济大学,有不少人考取如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985、211工程院校。单是2015年,章汉就考取了2个一本,5个二本,4个高职专科。一个深居大山的农村,一年能考取那么多大学生是十分了不起的。
虽然深居大山腹地,但章汉古来说是地灵人杰之乡。民国时期,章汉就出了一个师长,叫万仕华。近年来,章汉通过考试获取公职的人很多,走出了副县长、县政协副主席等优秀干部。
深居百里阔叶林腹地的章汉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国家各级保护的动物、植物不少。天然章汉这部书也是十分耐读的。去章汉看看风景,过过节,与章人聊聊天,你会有许多感叹:大山深处的章汉是一部博大精深的书!(黄春康)